多年之后,
兩個與日本頗有淵源的上海家庭故地重游,
下榻日本最負盛名的傳統旅館,
有著360年歷史,
如今由家族第11代掌門的京都屋旅館。
在這家沒有大堂、餐廳和健身中心,
沒有西式大床、
只有18間客房的『小旅館』,
上海一行所支付的房費是每人每天67000日元。
征服喬布斯的日式格調
這世界上恐怕沒有比喬布斯更疙瘩的完美主義者。為了買一臺稱心的洗衣機,他和妻子連續兩周每晚激烈討論。他單身的時候,因為沒有家具入他的眼,他的居所空蕩蕩的。有一次他入住倫敦寧靜的五星精品酒店Hempel——這可是蘋果公司的設計天才Jonathan Ive煞費苦心為他挑選的酒店,但他大發雷霆,在毫不留情地痛罵前臺之后堅決離去。可是京都的屋卻令他鐘情不已。2010年,喬布斯病情略有好轉,他兌現對次女的諾言,帶她入住了屋。
屋的18間客房(包括8間套房)以“竹園”等命名,不用號碼,永遠客滿。它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上海客人的敘述
屋就像日本傳統的家庭住宅,它位于京都市中心一條普通、狹窄的街道,灰泥和木質的正門看上去十分平常。走過一排灑過水的石級,我們脫下鞋子,換上服務員送來的皮拖鞋。門庭放著一大束梅花,花瓣是年糕做的——日本傳統的新年插花習俗。一位穿和服的女士帶我們來到房間,而行李此時已經在房間了。她隨即離開,又很快返回,遞上熱毛巾,并端上熱氣騰騰、濃郁而略帶苦味的日本茶。盛茶的陶杯十分精致。
旅館的布置和用心可謂極致。房間的裝飾極其奢華,用的都是最頂級的材料,古老的日本風格和現代化設施相結合。比如,電動的窗簾、地熱和寬帶一應俱全。椅子有一點現代丹麥風格。浴室很大,是日本傳統的木質浴缸。不用說,所有的毛巾、浴衣、香袋、紙巾套都是最高檔的羊絨和高支棉織就。而衛生用品也全是定制的。
房間通向私密的內花園和內庭園。推拉門飾以極高檔的和紙,讓柔和、溫暖的陽光通透入室。
地板上鋪了榻榻米。房間里有一個面積不大的起居區,放了一張古董咖啡桌。 墻角還有一張貴妃榻。另一側墻邊放置了一張壁龕,陳列著藝術品和精致的插花。房間中心是一張很大的漆器矮桌。
客人如果選擇在酒店進餐,就是在這張桌子上了,這里并沒有另外的公共餐廳。屋更像一個提供寧靜和靈修的場所,并不是讓你來這里跟陌生人交際的。說來奇怪,這間旅館不大,房間總是住滿,卻總讓人覺得這里很空,碰不到其他客人甚至服務員。這也許是喬布斯喜歡它的理由之一吧。
房間里沒有床。當客人準備就寢時,服務員會移開長矮桌,鋪上蒲團、 床單和被子。她還會在蒲團邊放好臺燈、鬧鐘、托盤、水壺,甚至還有備用的手電筒。只有睡過的人才可以體會,蒲團上可以睡得多么舒服。
最感嘆的是,每次我們出門,服務生會取來已經擦干凈、內面暖烘烘的鞋。他們記得住所有客人的鞋,從來不出差錯。如果你有兩雙甚至多雙不同的鞋交給服務生,他們會根據你的穿著,選擇最合適的鞋拿給你。
最后一天告別,酒店職員送大家上車,鞠躬告別直到完全看不見汽車。這一動人的景象讓上海客人回味無窮。
溫暖和尊嚴
時代周刊的文化記者Paul Goldberger認為,屋代表了日本傳統的服務哲學——溫暖和尊嚴。服務者什么都看在眼里,妥帖地行動。他們尊敬你、照顧你、回應你的需求,但是他們始終在幕后,仿佛隱形人,而且,他們不卑不亢。他們問你什么時候吃早餐,西式還是日式,然后早餐會準時送到。當你離開房間,花園會被整理過。大門口的石級永遠噴灑了水,但是你永遠看不到服務員的噴灑作業。當你現身圖書館,服務員會根據天氣狀況和你的狀態,給你端上熱茶或冰茶。雖然沒有餐廳,飲食卻十分豐富。上海客人帶回了晚餐的菜單,是淡藍色有紋路的長條紙,從右到左很漂亮的書房字,左下角還有酒店的章和簽名。似乎是9個類別,近20道菜。每道菜都漂亮得讓人不忍下手。
現任掌門Toshi Okazaki Satow的先夫、英國人Ernest Satow生前是京都大學的藝術史教授。他不斷地購買藝術品和家具充實屋。他的夫人也堅信,屋必須與時共進,保持活力。屋并不帶你重溫過去的好時光,而是讓古今交融,把自然、藝術、感官享受完美地交織在一起。喬布斯去世的前一年在這里找到了安寧,上海客人也在這里獲得了更多內心的力量,精神抖擻地回到他們的上海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