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提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即醫術最高明的醫生并不是擅長治病的人,而是能夠預防疾病的人。
你身邊有沒有“治未病的上醫”呢?
在發達國家,私人醫生是被納入國家醫療保障體系的,也就是說,病人在私人醫生那里就診的費用是由政府部門來承擔的。一個私人醫生的手里往往管理著許多病人的日常健康,這也是為什么發達國家幾乎家家擁有私人醫生的真正原因。
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些大城市,陸續出現了家庭醫生、私人醫生等一些新的保健服務模式,他們能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和歐美發達國家的私人醫生有何區別呢?
走進北京慈銘奧亞國際醫療會所,感覺像是置身一個高端私人會所,靜謐、舒適、富有品味。
韓小紅博士向本刊細致地介紹了有關私人醫生的服務體系:“其實我所指的私人醫生概念,實際上是私人醫生團隊的概念,個人是無法做到全面的,只有通過團隊來解決。因此私人醫生團隊應該有層層的管理結構,一個梯次?!?/p>
韓小紅認為,從社會發展趨勢來看,社區診所、私人醫生應是社區保健服務的主要提供者,然而,目前我國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在同一城市里,往往高水平的醫生和醫療技術設備大都集中在為數不多的幾所大醫院里,而與此同時,我們的社區醫院卻因人力、技術的起點不高,常常引發病人的不信任。這樣做的結果是:病人不斷地擁向大醫院,還要排隊等候,而病人獲得的卻只是暫時的治療,醫院根本沒有精力、也不可能對病人的一生健康予以全面關注與管理,而這個服務的空缺正是社區診所、私人醫生所應該填補的。
她說:“國內的私人醫生之所以不像發達國家那樣普及,還因為中國培養的全科醫生非常少。我們國家的醫學院校幾乎沒有開設全科醫療系,導致整個社會保健人才奇缺,無法向社會提供高質量的保健服務。在中國的醫療體系當中實際上沒有私人醫生的專業培訓,醫院的專家越學越專,越學越精,只是在某一個醫學領域很權威。我從事醫療工作很多年,一直在考慮怎么能夠讓這些查出問題的病人能在短期內得到妥善解決?!?/p>
作為這個領域的開拓者,韓小紅說,她一直在思索。如今的慈銘私人醫生管理體制是她花了四、五年的時間想出來并創建起來的。她向本刊介紹:“會員有自己的私人醫生和私人醫生助理來為其服務,但是他們僅僅是一個溝通、協調、整合資源的角色。在他們的后臺,有慈銘自己的團隊,三甲醫院醫生的團隊,以及國際醫療團隊來支撐。這三個團隊都是慈銘的資源。慈銘的資源就是長期、無償的為會員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只要成為我們的會員,這三個梯隊都可以隨時為你所用,隨時可以咨詢個人問題。而私人醫生其實更像是一個理財顧問,他們先成為你的朋友,了解你的狀況,不斷地跟蹤、督促你的問題,然后給你提出解決方案,同時跟后臺的醫療管理團隊進行溝通和嫁接。我們做的是體檢以后和住院之前,醫院不做的那一段。這便是慈銘私人醫生的商業運營模式。”
私人醫生
你的健康代理人
慈銘私人醫生管理部主任王潔在公立醫院從醫多年,之所以加入私人醫生的團隊,她說是被韓小紅博士的個人魅力和創業精神所打動。
王潔說,目前慈銘并不希望一次接待太多的客戶,因為客戶太多會影響私人醫生的服務質量。一名私人醫生最多只服務三個會員,這樣才能做到最優質的服務。
據王潔介紹,有位客戶王先生帶著他在醫院做的體檢報告來到慈銘咨詢,私人醫生團隊在細致分析了他的情況后,根據他的病情整理出一套具體的治療方案。然后通過慈銘的業內資源平臺,為王先生提供四家可以治療他疾病的三甲類權威醫院供他挑選。當他擬定了醫院后,私人醫生便與這家醫院充分溝通,通過綠色通道讓王先生順利入住,并以客戶的利益為出發點,積極的與院方溝通手術事宜。通過私人醫生的服務,王先生不僅能夠免去住院前的繁瑣步驟,甚至還能省去不必要的費用。私人醫生不僅僅負責客人治愈疾病,而且還要跟蹤并督促客人的康復調養過程。王先生健康出院后,私人醫生會制定術后調養方案,并隨時根據康復的情況進行調整?!?/p>
王潔認為,私人醫生作為醫患之間一種固定的醫療關系,不但照料著客戶及其家人的一生健康,而且還在日常生活的飲食起居中提出有利于健康的意見、建議,在客戶處于危重病急最需要細心關懷的關鍵時刻起著舉足輕重的健康指導作用,甚至還可以代客戶安排住院、安排手術,解決客戶深層次的保健和醫療消費需求。從這個意義來說,私人醫生其實就是家庭的健康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