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農業大國,我們以占世界6%的淡水和9%的耕地資源,解決了占世界20%左右人口的溫飽問題,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巨大成就。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積極實施科技興農、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對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城市的基礎
創新型城市是指主要依靠科技、知識、人力、文化、體制等創新要素驅動發展的城市,對其他區域具有高端輻射與引領作用。建設創新型城市,對于加快實現全面小康目標有著重要意義。農業是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基礎產業。然而,農業又是弱質產業,農民又是弱勢群體,農村還是落后社區。沒有農業領域的科技創新,創新型城市就很不完整,科技強市就難以實現。并且,農業科技創新受自然環境、農民素質等因素影響,還表現出創新周期長、創新主體膨大、創新條件弱等特點。因此,我們必須在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上狠下工夫,加快發展步伐,以利于創新型城市和科技強市目標盡早實現。
二、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先導力量
農業科技創新可以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用豐富的資源代替稀缺能源,節約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同時,農業科技創新也有助于降低農業的自然風險。自然中存在著許多不可抗拒的力量,如干旱、冰雹等自然災害的出現都會造成農業的減產,而通過農業科技創新,不僅能推出抗旱品種,用以降低危害,同時氣象預報也可以使我們提前做出防護,以減少損失。農業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不斷應用和發展,給農業生產的發展帶來質的飛躍,為農業生產率提高提供了強勁動力。只有十分關切農業科技創新,加快以現代科技武裝農業,才能使現代農業建設步伐更快更實,動力更加持久、更加有效。
三、農業科技創新是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不竭資源
科技創新更是農業經濟發展的不竭資源,它通過對生產力諸要素的物化,使生產力發生質的變化。科技轉化為勞動者的技能,提高了勞動者在農業生產中的能動性;科技物化為勞動資料、創新的生產工具,使勞動手段更加現代化;科技發展使勞動對象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提高了農業勞動對象的效能和效用;科技創新的生產工藝使農業生產工藝流程更先進;科技進步優化了生產要素組合,使農業生產過程的組織形式更加科學合理;科技創新提高了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使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方法更加科學化,手段更加現代化。
四、農業科技創新是未來我國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只有依靠科技進步,通過農業科技的突破性成果和新技術的有效推廣應用,才能實現中國農業的持續發展,最終早日實現中國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當前,制約我國農業及經濟發展的因素很多,如水土流失不斷加劇、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生態破壞愈演愈烈等。如何從根本上解決中國農業發展基本問題,使農業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社會、經濟協調起來,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關鍵靠技術,靠創新的可持續農業技術才能徹底擺脫農業的“不可持續”局面。農業新技術的應用,可以合理開發和利用土地、水等自然資源,提高資源的產出效率;農業新技術應用,可以拓寬資源的范圍,實現資源的有效替代,有效緩解現有資源的約束;農業新技術的應用,還為科學控制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開展科技減災提供了基本手段。
總之,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農村工作的內在要求,是科學發展觀在農業農村工作中的具體運用和落實,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必然選擇。我們要充分認識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農業科技創新事業擺在“三農”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把農業科技創新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作者單位吉林洮南市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