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98年走上神圣的三尺講臺,堅持耕耘三尺講臺的決心一直未變。在與學生不斷的接觸中,尤其是看到即將畢業學生的種種表現,我深切地感悟到,教師在具備了豐富的業務知識,高超的教學水平的基礎上,更應重視與學生的交流、溝通。所以,轉變舊有的教育觀念,對于培養合格人才、從根本上振興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一、了解學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
要想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首先必須了解他們的特點,我們所教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由于受家庭、社會環境等的影響。一方面,自私、自卑、自尊的心理傾向矛盾地綜合在一起。另一方面,他們正處于心理的斷乳期,自身獨立性格的形成期,對任何事物、現象有自己的看法,有各種各樣的需要。而我們的教師還在維護著“教師中心”的“神圣”地位,因此不免發出“現在的學生很難教”的慨嘆。
二、愛護學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關鍵
要做到真正的理解,就要付出自身的全部精力和愛。教育界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情商的培養,合作教育等一系列實驗研究如雨后春筍般地在深化教改,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發展起來,究其根本,不也就是把教育注入理解、關懷和愛的因素,而使它充滿激情和生命嗎?
三、尊重學生,以理服人,樹立威信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途徑
在愛的全部內涵中,我自身愿首選尊重。在教育實踐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幾種做法:
1.對學生使用理智的、禮貌性的語言,尤其在自己有盛怒心理之時,絕不拿學生做“下飯菜”,口不擇言,任意諷刺、挖苦。
2.對學生盡量采用正面、積極的評價,善于尋找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鼓勵學生進步,對出問題的學生少批評,而是采用以理說服,具體行動指導的方法。
3.絕不體罰學生,更不進行語言的“心靈施暴”和忽視每一個學生,而以真誠的態度熱愛每一個學生。
4.老師要具備主動承認錯誤的精神。教師不是萬能的專家,如果我們能以大度理智的態度對待自身的失誤更能贏得學生的尊重。
四、提高自身素質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靈魂
最后,我認為,也是最根本的意義所在,如果我們的老師單純地憑一腔熱血地獻給學生愛,試圖通過喋喋不休的說教、沒完沒了的重復、不厭其煩的歷數過去,卻不為愛填充新的生機,時間久了,這種愛也會因為陳舊而失去它應有的色彩和價值。作為教師應該在愛生基因的指揮下,把握自己之根本,強化自身業務素質,讓愛在學生崇拜、羨慕、尊敬的輔助下常青、常在,永不褪色。
(作者單位 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城內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