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我國的基本戰略決策,而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關鍵在于創新型人才,我國的新課程標準已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列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整個教育界的研究熱點。小學是學生創造性萌芽的階段,創新往往從這里起步。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應當引起每一位小學老師的重視。
一、當前小學在創新能力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都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思想。小學生雖未面臨大的升學壓力,但他們也很難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很多地方雖然不允許對小學生進行成績排名,卻依然用學生的成績作為評價老師工作的主要指標,更有甚者搞起了對教師的排名。在這種考核機制下,老師只能兢兢業業將精力都放在學生的成績上,這就必然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在重壓下的孩子們童年的夢想都被課業擠占,談何創新能力呢?由于小學涉及的知識較為基礎,很多教師容易安于現狀,缺乏學習動力,忽略了自身素質的提高。他們缺乏創新的勇氣與改變的魄力,重復著常年不變的勞動,鮮有新意,這樣的教師怎么能夠教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
二、教師轉變觀念,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開始
新課程標準里先進的理念和思想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了目標方向與價值指引,但只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教師轉變了觀念,意識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意義,將理念轉化成教師的實際行動,才算是這項事業真正的開始。
1.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很多教師師范畢業后就很少再涉獵新知,僅憑借教師的經驗做著年年相仿的教學,不僅學生不能得到更多的東西,教師也會因為內容單調而陷入職業倦怠。孔子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只有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教師只有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才能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打下基礎。
2.教師要有敢于創新的勇氣
多年來,我們形成了一整套在應試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方法,而其中有些方法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有害無利的,因此,教師不能只沿襲舊有方法,要想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打破常規,在教育方法上有所創新。但凡創新都有風險,要面對壓力,有志改變教育現狀的教師需要拿出敢為天下先的勇氣,為教育的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
3.教師要培育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是指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而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地使用各種觀念、知識、技能、能力和條件、手段與方式的才能。教育智慧體現在教學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學習成績的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不是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關系,如果教師處理得當,完全可以兩者兼得,如何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就是教育智慧的體現。總之,擁有教育智慧的教師教學已經達到科學性和藝術性結合的境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自然水到渠成。
三、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現實途徑
從思維模式上來看,傳統教學中常用的是“演繹法”,即從一般到特殊,從理論到實踐,從抽象到具體。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因而不適用于小學教育。而“歸納法”就會好很多,即從特殊到一般,從實踐中總結結論,從具體到抽象,這與兒童從具體形象到抽象邏輯的思維發展規律是一致的。采用“歸納法”教學不僅使學生易于接受,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這也是創新的基礎。
有了好的教學模式,還要用一些策略調動學生的思維,喚醒他們的創新意識。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愛問心,保護學生的質疑心,樹立學生的超越心,這些都是創新的萌芽。總之,課堂教學不只是單純的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溫床。
四、營造有利于創造性培養的校園文化,為學生創新提供空間
校園文化包括辦學的指導思想、學校管理、環境布置、教學評價體系及班級氣氛等各種學校因素,學生處在校園當中,自然會受到校園文化的熏陶,如果校園文化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文化氛圍當中,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會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
而對于創新能力的培養,一個相對寬松自由的學校氛圍至關重要。心理學告訴我們,處于壓力下的思維往往帶強迫性,很難具有創新性。有的學校對于小學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求極為嚴格,衣服怎么放,鞋子怎么擺都有近乎嚴苛的要求,這樣的做法或許可以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便于學校管理,但對于培養創新能力,是極為不利的,基本的自由都沒有,何來創新呢?所以學校要做的就是給學生提供這樣一個自由寬松的氣氛。
對于教師而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個既困難又簡單的工作,困難在于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的因素是復雜的,很難有一個確定的模式,而簡單在于只要你去做一點改變,就是一個好的開始,只要我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勇于創新、大膽實踐,就一定能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陽平關鎮竹壩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