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1年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在英語教學中,應當“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渠道”。與英語教材配套的光盤正是一種很好的課程資源,是一種拓展英語學習的渠道。充分、合理地利用英語光盤資源,定能有效刺激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課程資源;學習渠道;英語光盤
英語學習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學生僅從教科書所提供的素材去習得語言是遠遠不夠的。語言的輸入又與環境有一定的聯系,而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又沒有足夠運用英語的環境,沒有用英語去交流的動機。針對這一現狀,我們教師就應當想方設法創設語言環境,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模仿力、觀察力去歸納和演繹,使自己的學習變得主動、積極起來。
2011年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之六“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渠道”,提出教師應拓展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語言素材,以滿足學生學習語言的需要。這一理念正好指導我們該如何解決“環境與習得”之間所存在的矛盾。
與英語教材配套的光盤正是一種很好的課程資源,是一種拓展英語學習的渠道。英語教學光盤中涵蓋了教材中的知識。在教學中,如果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英語光盤資源,定能有效刺激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有助于我們的教學。
光盤中的視聽內容有利于學生語言的學習與發展。如:“歌謠”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趣味化、不斷重復的語言練習機會,幫助學生內化新的句型和詞匯;音像錄音,能給學生提供正確、地道的語音語調,提高學生的朗讀、會話能力。
就拿光盤中的“Story Time”這一板塊來說吧。
“Story Time”通過卡通動物之間所發生的故事,將該單元中的重點句型及單詞,通過小動物們栩栩如生的表演進行有效的重現。光盤中動物的表演有聲有色,會話又極具感染力,很能吸引學生。
如牛津小學英語3B第十單元的重點句型是:Do you play...?Yes, I do. / No, I don’t. What do you play?I play... 在英語光盤中的“Story Time”中,通過兩動物之間的表演,重現了這些句型。
因為故事是一種能有效激發學生興趣的學習方法,通過故事敘述的方式,能使英語融化在有意義的情景中,讓學生產生對英語學習的深入體驗,引發高漲的學習情緒,所以學生看起來如癡如醉。
同時,英語故事可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可以給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學習起來積極性會很高,學習的效果也會有所提高。
那在英語教學中,該如何運用光盤呢?
一、讓學生看一看
讓學生看光盤中的故事,實際上是語言的輸入,通過整體呈現語言內容,讓學生在視聽中認識、理解、內化語言,實行知識與能力的構建。因為動畫片上的故事內容符合小學生擅長形象思維的年齡特點,貼近學生的年齡特征,貼近學生原有的英語水平。學生很向往,很樂意去享受“Story Time”這一美好時光。
二、讓學生說一說
抓住故事中的語言、情節進行有效的提問或進行模仿朗讀、表演。
看完故事后,讓學生回答一些問題,因為這些問題緊扣故事情節,是文本的再現,所以學生通常會踴躍回答。我也會鼓勵學生之間針對所播放的故事內容來提問和回答。學生在活動中獲得了語言學習的成就感,有效地促進了學習的主動性。
或讓學生進行模仿朗讀或表演,進行語言的交際,用比較大的語言輸出,訓練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促進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三、讓學生悟一悟
2011年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課程目標結構圖”中所包含的五個方面,無論是語言技能、語言知識還是文化意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其核心部分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Story Time”能讓學生在故事情節中去感知語言的優美,在特定的情境中去習得語言,綜合運用語言,使學生對故事的內容能理解、能練習、能表演,逐步提升,學用結合,調動學生各種感觀,傾情參與,使他們在一個完整的故事情境中感受語言知識,提高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在教學中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關注學生,積極利用教學資源,創造條件,讓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思考、表達,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下培養實際語言運用能力,而英語教學光盤的有效運用不失為一條良好的途徑,相信,通過我們教師的不斷挖掘,定能讓一張小小的光盤發揮出大大的作用。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沿江工業開發區南化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