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2日,筆者有幸參加了浙江省嘉興市“體育名師送教下鄉”活動,收獲頗深!活動中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教師,對教學內容的不同理解,評課的不同側重,尤其是學科帶頭人,對本學段學情的把握,針對具體問題,向與會同仁卓有成效地論述,使筆者對看課、評課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下面著重從采用實效的方法解決重、難點,關注課堂細節兩方面,談談認識。
亮點
首先,董明華老師有效地把握住仰臥成橋的教材。所授內容屬于水平二體操技巧類項目,筆者認為兩個課時為宜,第一課時重點掌握仰臥推起成橋的方法,難點解決挺髖、反手推臂動作。第二課時拓寬教學內容。此外,技巧類的體育教學內容,由于學生缺乏嘗試體驗,沒有形成正確的技術概念,認為此類活動枯燥無味,影響教學的有序開展。董老師充分考慮第一課時的難點,采取一系列的游戲,讓學生在快樂的環境中學會挺髖動作。
其次,適應了小學生身心特點,通過層層遞進的游戲,吸引練習的興趣。三年級是中、低學段,學生認知水平低,對新事物好奇,樂于嘗試各種游戲。董老師充分考慮了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安排頭頂傳球的游戲,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得他們勁頭十足地參與游戲。如游戲伊始,發現個別學生柔韌性差,一味地頭頂傳過,腰沒有成反弓,老師說:“有一組學生傳得又快又好,開心地把腰都用上了!”真正讓學生在“比”的氣氛中,“玩”得勁頭十足!在雙手腰下和頭上拍手游戲中,學生的激情達到了頂峰,聽到口令1-2雙手胯下擊掌,口令3-4頭上擊掌,在“啪啪”的掌聲中,挺髖的動作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最后,教學設計能夠圍繞教學重點、難點,步步深入。董老師一直在傳達:“知識—技能”的轉化,更是環繞挺髖的難點,層層落實,達到本節課的預設目標。教學初期,學生從頭頂傳球的游戲,接著跪在墊子上頭頂傳球,到后來胯下傳排球,過渡到胯下傳籃球,最后的雙手胯下、頭頂擊掌,淡化挺髖的理論知識,一步一步向“挺”的運動技能轉化,告誡年輕教師:教學梯度如何設置,學生如何體驗單個動作,嘗試完整動作。
反思
首先,筆者認為要加強新課程標準的研究,把握不同階段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將運動技能與學習興趣結合起來,做到了寓教于樂,快樂體育。對仰臥成橋教學內容,需要考慮頂髖動作,不僅可運用頭頂傳球、“猜數字”等游戲法練習,還可變化條件地練習,安排胯下傳小球,過渡到傳大球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感受頂髖和蹬地動作??傊虒W設計要具有一定的梯度,讓學生從簡單的游戲著手,一步一步挑戰更高的游戲,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其次,教師要關注細節,把握教學的微小環節,這是體育教師的教學素養,也是一節優秀體育課的關鍵之處。教學之初印象深刻:學生進入墊子的方向,角度如此一致!他說:“全體向左轉,靠近墊子的最右邊,走到墊子的最前端向右轉。”董老師將學生的走向、站位,都考慮得清清楚楚,為每名體育教師敲響警鐘,只有經過深思熟慮才會關注到每名學生的站位!與此同時,仔細揣摩學生的反應,教師要把教材、學生、教案“備”在心里。如兩人一組推手練習,先要求一、三排學生原地坐在墊子中間,隨后讓第二、四排學生從左邊走到學生身后,把手掌輕輕放在同伴肩上,監督練習者指尖是否朝后,肘是否內收。他巡視指導,讓學生體驗動作,建立正確的技術表象。
總之,此次“體育名師送教下鄉”活動,刺透筆者心弦!對上一節高效、實用的體育課,教師需要關注教學細節,圍繞教學重點、難點,達到層層遞進、節節貫穿的目的。同時,把握新教材,系統梳理各個版塊,了解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在具體的課時中,運用實效、新穎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體育興趣。
(作者單位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磻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