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制度的貫徹與實施,教師和學生越來越注重合作學習方法的運用,小學語文作為一個文學科目具有交流性強的特點,更需要在學習過程中貫徹合作學習的方法,要實現合作學習,就必須樹立學生的合作意識,就此問題展開討論,首先分析了合作學習意識的重要性,然后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供了可供參考的辦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生;合作意識;培養
當今社會,是知識經濟高度發達的信息化時代,各個企業與各個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越來越頻繁,進入了全球一體化發展時期,在教學課堂上,也越來越注重合作學習方式的貫徹與實施,這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因為它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也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樂趣,建立了和諧融洽的學習氣氛,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共同的學習任務的支配下,組成小組或者團隊,小組成員相互配合,經過實踐,共同積極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其中,學生之間有探索與交流的過程,也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通過這種方式能激起學生學習探索的熱情和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互動的狀態下有效學習。合作學習能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學生能親身感受到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能力。此外,合作學習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合作意識的方式
首先,科學分組。一個好的合作意識的形成需要有一個和諧、彼此配合的氣氛,所以,要注意組內成員的能力互助與知識互補,要把不同性格特點、智力水平的學生分配在一個組內,實現組內成員的彼此交流與互補,相互啟發,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其次,為學生制造一個輕松、友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合作學習中。學生由于學習程度與學習方法差異,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多少會有一些顧慮,要想使學生充分又自由地發揮自身才能,就必須為他們營造一個這樣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結合語文課文內容設計一些小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學會知識,體會到樂趣。
例如,在學到“狼和小羊”這一課時,針對這個故事的課文結尾:“這時狼向小羊撲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編排一個續篇,安排每個小組成員分別扮演狼或小羊,讓學生自己編排臺詞,并上臺前來表演,并分別對同學們的表演給予評價。
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可以鍛煉想象能力,學生在編排臺詞的過程中也提高了作文的水平以及語言感知能力,對于學習語文會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自由發揮,體會到了合作學習的樂趣,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合作學習意識。
再次,明確小組成員的具體任務,樹立他們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意識。要想使學生擁有良好的合作學習意識,要明確他們各自的學習任務,同一項作業布置給一個小組,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程度做好任務分工工作,讓每名學生意識到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
例如,在每學到一篇新課文時,可以做好這一整篇課文的分工,分別安排不同的學生查資料,總結生字和生詞、中心思想以及不同段落的分析和概括,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實現同學間不同信息資源的共享和研究,體會到團結合作力量的巨大,學生也會因此形成一種責任意識和團隊精神,因為一個人的工作的進展情況會影響整個小組的任務進展情況,相信學生會享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和意義。
最后,建立全面的評價機制,從多方面對學生的合作學習表現進行積極評價。教師的評價是學生合作學習進步的“催化劑”,通過聽到教師的積極肯定,學生才會獲得信心,更加有學習的動力。
評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對學生的個人表現進行評價,這不僅包括學生所作出的成績,更重要的是參與的態度與程度,對于積極參與的學生多進行鼓勵和支持,培養他們的合作學習參與度。
2.對合作效果進行評論。教師要注重建立多元化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教師的評價只占一少部分,此外還可以采用學生互評、自我評價等評價方式對合作學習的效果進行評價,這樣學生才能全面地認識到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進行改進。
優秀的學習成績離不開科學的教學方法,合作式的教學方法是經過人們試驗總結的積極有效的學習方法,所以,教師一定要善于利用這一教學方法,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使學生在快樂、和諧的氛圍中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黃久龍.合作學習的內涵、要素、實質和操作策略[J].文教資料,2008(15).
[2]岳聯容.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策略探究[J].素質教育論壇,2009(7).
[3]王亞蓮.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09(11).
[4]黃濤.小學語文合作學習背離課標的表現及回歸主旨的策略[J].新課程:小學版,2010(9).
[5]葛飄飄.合作學習情境中的四種心理現象淺析[J].中國教師,2006(4).
(作者單位 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陽村鎮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