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媒體在教學中所表達的形式是非常豐富的,會聲會影制作的DV影片能表達出一些Flash所不能表達的真實信息和場景,還能實現PowerPoint無法制作的靜態圖片的推拉搖移。而且會聲會影不僅只是用于編輯影片和圖片,還為教學活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關鍵詞:會聲會影;再現真實場景;避免機械式美術教學
會聲會影是一套集影片采集、剪輯制作、錄制為一體的軟件。DV在教育領域中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DV所拍攝的只是一些單一的鏡頭,要使這些鏡頭藝術化并形成一個主題,那么就要使用軟件對其進行剪輯。在我看來,會聲會影是一個非常適合初學者使用的軟件,它可以將聲音、影像、圖片、動畫、文字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下面就會聲會影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運用談談我的一些思考。
一、會聲會影為制作課件增添光彩
在幼兒教育中,多媒體輔助教學環境下,教學信息的呈現是豐富的,面對如此眾多的信息呈現形式幼兒就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而這種好奇心理一旦發展為認知興趣,將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而多媒體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形式非常多樣,如較熱門的PowerPoint、Flash等。但我認為,有些時候會聲會影能比它們做得更完美。
會聲會影能使DV所拍攝的影像和聲音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尤其是在音樂課件的制作中,往往需要畫面和音樂節奏相符合。如大班音樂活動“湯圓樂”,為了使幼兒更好地了解湯團的制作過程,用Flash制作是達不到效果的,因為它無法表達出手部的一些細微動作,只有真實的制作場景才能更有利于幼兒接受。如果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實地制作湯團又顯得喧賓奪主,所以我們想到用DV把制作過程拍攝下來。在活動中又需要幼兒根據音樂的節奏做各種制作湯團的動作,于是我們又想到把聲音和畫面配合起來。會聲會影的剪輯功能把我們的想法完美地實現了。這樣的課件比傳統的圖譜更加簡單明了,幼兒一看就能明白,對于節奏的掌握也在快樂做湯團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了。
雖然近年來出現了PPT在課件中的創新運用,能制作出各種物體的運動,但大多數還是用于中學物理課件,對于幼兒園來說,常用的便是把圖片和文字加入每一張幻燈片之中,在活動中將圖片逐一播放,這樣的方式沒有童趣,顯得枯燥無味。根據不同的需要,我們可以修正影片的亮度和明度,以及色彩平衡度、清晰度,還可以加入油畫、水彩等藝術創意效果,優化了影片的播放和視覺效果。而且通過三維特技功能,可把平面影片變成具有超強動感的立體影片,增加了影片的可視性和趣味性,令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會聲會影使美術活動更簡便有趣
《綱要》中指出:“藝術活動是一種情感和創造性活動。幼兒在藝術活動過程中應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教師要理解并積極鼓勵幼兒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注意不要把藝術教育變成機械的技能訓練”。剛進幼兒園的小朋友需要教師的范畫或是筆順的講解,而這樣的環節容易變成機械的技能訓練。會聲會影軟件中有個繪圖創建器功能,它可以將電腦繪畫過程錄制下來。
如繪畫活動是畫一棵樹,只要單擊“繪圖創建器”工具,拖動“筆刷寬度”和“筆刷高度”滑動條,以調整畫筆的大小和形狀,然后單擊“開始錄制”。于是就可以用畫筆開始描繪一棵樹。描繪完后,單擊“停止錄制”,畫廊面板中會顯示所描繪的略圖。單擊“確定”,就會生成繪圖創建器文件,并關閉繪圖創建器工作區回到視頻面板,可以看到你所描繪的動畫線路。這樣一來,在活動中播放給幼兒觀賞,要比教師用筆在白紙上畫來的清晰,因為白紙的大小有限,而投影儀屏幕非常的大。另外也引起了幼兒的好奇心,電腦里畫畫要比教師畫畫更使幼兒感興趣,從而避免了機械式的技能訓練,給美術活動帶來了生趣。
隨著DV在教學中的普及,會聲會影也成為一個大眾化的軟件,其“傻瓜”式的操作界面簡便易學。它提供了所見即所得的圖形界面,只要利用鼠標拖放或雙擊的簡單操作,就能輕松完成從影片的采集到刻錄的一系列復雜的創作過程。而且會聲會影的輸出功能也十分簡易,可以自行創建VCD、SVCD或DVD格式的影片并可以在會聲會影里直接刻錄成光盤,便于存檔或是分享,為我們的工作帶來了更大的便利,也使得幼兒園教學活動更加繪聲繪影。
注:該文系張家港市“十二五”立項規劃課題《電子白板在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中的應用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塘市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