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程改革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與新教材、新課程零距離接觸,親身實施并體驗著課改下的課堂模式、教學方法、教師角色、師生關系等方面發生的變化。在這些變化中,我感觸頗多,我最大的心得體會就是: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尋找快樂的因素,給學生創設快樂的教學情境,優化課堂的教學,還學生一個快樂的學習環境,使他們“學有所樂,學有所悟”呢。
那么,在品德與生活課的教學中如何創設快樂的教學情境,優化課堂教學,使學生們“學有所樂,學有所悟”?
一、創設快樂的教學情境,要重視分析學生在學習中的快樂因素
學生在學習中的快樂因素來源于對該學科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驅力,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學生的心理活動就會處于激活狀態,富有滿足感和愉悅感,從而積極性高漲,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我要學”的意識增強。這時,學生的被動學習將會轉變為主動求知,厭學情緒將會轉變為樂學欲望。所以,教師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有針對性地創設快樂的教學情境,讓他們在快樂的課堂學習中得到性情的陶冶、人格的塑造。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探究欲望強烈、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點,如果老師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學生會感到乏味、無趣,就會降低對學習的興趣,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所以,在創設快樂的教學情境時,首先要掌握這些特點,只有明確學生在學習上的心理需求,才能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
1.設置參與性的教學環節,滿足學生好動的心理
新教材中有許多知識,由于受時空的限制,需要動態處理的內容在教材中只能用靜止的方式呈現,如在每個單元的“情境研討”中都配有彩圖,但這些彩圖處于靜止狀態,只靠教材本身的彩圖和教師的語言描述,學生不僅會感到難懂,而且也覺得不夠有趣。如果把“情境研討”中的情節讓學生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來,效果會更好。所以,如果教師能根據教材的需要,把這些靜止的知識變成動態的教學過程,學生在學習中就會感受到獲取知識的樂趣。
2.運用新穎、奇特的教學方法,滿足學生好奇的心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以新穎、奇特的教法設計進行教學,能有效地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使學生在新奇的刺激下萌發快樂思維的情趣,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感受到思想品德課的樂趣。
二、創設快樂的教學情境,要緊扣教學內容,挖掘教材中的快樂因素
現行的小學品德教材,改變了過去的嚴謹有余、活潑不足的編排風格,從實際事例入手,調動情感因素,使內容顯得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這就更需要老師積極創設快樂的教學情境,但情境的創設并非信手拈來、隨意而行,巧妙、精當的情境需要教師認真鉆研大綱,吃透教材,準確理解教材、緊扣教學內容,在全面把握學情的基礎上,挖掘教材中的快樂因素,如探究園中的寓言透視、班級風景、新聞透視、個案研討、社會風景、情景體驗、角色扮演、出謀劃策等;音樂、畫面、圖表、名言、故事、游戲等,讓學生愛聽、愛看,耐人尋味、寓教于趣。使情境創設常中有新,變中有創。只有這樣,學生探索學習的積極性才得以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才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三、創設快樂的教學情境,要在教學方法上大膽創新,探索快樂教學,優化品德與生活課課堂教學
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要創設快樂的教學情境,就要研究創設快樂情境的方法,而快樂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有許多問題正在探索和實驗,因此,要通過創設快樂的教學情境,優化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教學,就要在創設快樂教學情境的方法上大膽創新和改革。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思維一旦處于積極狀態,他們就會感到發現問題的歡樂、解決問題的喜悅,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快樂的課堂氛圍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快樂的學習可以讓學生積極向上,快樂的課堂學習可以給學生帶來無窮的智慧和創造,在品德與生活課的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尋找快樂的因素,創設快樂的教學情境,優化課堂教學,讓學生們在一個快樂的學習環境中體會學習的快樂,達到“學有所樂,學有所悟”。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海拉爾區正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