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教育家赫伯特·斯賓塞先生曾經說:“我一直認為快樂的方法和氣氛比其他方法更有效。”只有快樂的人,才能以輕松的心迎接未來的挑戰,才能以理智的方法逢兇化吉。那對于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如何能讓他們真正“快樂”起來呢?
一、創設環境,讓小班幼兒快樂入園
1.尊重幼兒的個性,營造溫馨和諧的精神環境
對于剛剛離開父母的懷抱進入幼兒園的小班幼兒來說,幼兒園的一切在他們心中都是新鮮的。等新鮮勁兒一過去,緊接著就開始哭鬧,吵著要回家。這時候,給幼兒創設一個溫馨和諧的精神環境特別重要。小班的孩子非常喜歡老師的擁抱、撫摸式的問候,通過與孩子肌膚相親,老師柔和的語氣、親切的眼神、愉悅的表情,能給孩子母親般的慰藉,讓孩子感到“老師像媽媽”般的溫暖。我班的彤彤小朋友,不愿說話,性格孤僻,早晨不肯來園。一見老師就躲到媽媽身后,愁眉苦臉的。于是,我采取主動,早晨一看見彤彤站在門口,我就大聲打招呼:“彤彤,早啊。”同時,伸出手來:“來,讓老師抱抱你。”開始幾次,她直往媽媽身后躲,一副又嫌又煩的樣子。我不氣餒,堅持這樣說、這樣做。過了一陣子,當我說要抱抱她時,她猶猶豫豫地讓我抱了起來,一副羞答答的模樣。漸漸地,彤彤和我親熱起來。每當我在門口迎接她,她就沖上來讓我抱起,嘴里還說:“老師早!”看到她開心的模樣,我比得到任何珍貴的東西都要高興……事實證明,擁抱、撫摸、親切的問候、溫暖的話語都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方式能最直接、最大膽地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護、被尊重的快樂,對孩子的一天都有積極的意義。
2.創設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
在開學初的環境創設時,我把教室布置成了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我在墻上布置了形態各異的小螃蟹。這些小螃蟹背著書包,象征著小朋友上幼兒園了。考慮到孩子們剛剛離開爸爸媽媽,來到陌生的環境,他們會非常想念爸爸媽媽,我就讓孩子們帶一張全家福來,布置一個“親親一家人”的墻飾。孩子們在想念自己的爸爸媽媽時,就去看看自己的全家福,緩解一下思念之情。另外,有趣的活動器材也是孩子們最好的伙伴。在家長們的積極配合下,我們一起為孩子們準備了拉力器、跳跳袋、大沙包、高蹺等活動器材。讓孩子們憑自己的興趣和意愿自由選擇活動的器材,自約伙伴,身心輕松、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去。豐富的物質環境,陶冶了孩子們的情操,促進孩子們主動、快樂、活潑地發展。
二、注重細節,讓小班幼兒快樂生活
日常生活中蘊涵著無限的快樂教育源泉。只要把握機會,能使幼兒快樂的事情不勝枚舉。我園滑滑梯旁有一個小山坡,孩子們最喜歡開著長長的“小火車”繞著小山坡跑,嘴里“嗚嗚”有聲,一路上笑聲飛揚。哪怕是跳過一條小溝,他們也會感到快樂。作為老師,我會隨時抓住機會給孩子們增加快樂:晨間活動時,我和孩子們共同玩耍、游戲;有的孩子能把一句話說得很完整,我會和其他孩子一起鼓勵他:“表揚表揚×××,你真棒!”;有的孩子能自己把飯吃得干干凈凈,我會在他的作業袋上貼上五角星;午睡醒來,我會親親孩子們的小臉蛋,自己能獨立穿衣服的孩子會得到他們渴望已久的小紅花;放學時,我會微笑著站在門口和每一位孩子說“再見”。老師微笑的臉龐、一次次意外的驚喜,能帶給孩子無窮的生活樂趣。日復一日,單調重復變成生動有趣,豐富多彩。
三、支持鼓勵,讓小班幼兒快樂學習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我們在進行“彩色世界”這個主題活動時,孩子們對“誰最漂亮”這個話題產生了濃厚興趣。我和孩子們討論出一份“誰最漂亮”的研究計劃:你認為最漂亮的顏色是什么?最漂亮的動物是什么?班上最漂亮的同學是誰?最漂亮的卡通人物是誰?打開窗戶看外面的景物,最漂亮的是什么?……很快,孩子帶來了與家長共同商量、討論后的親子活動單。沁沁小朋友認為班上最漂亮的小朋友是自己,原因是自己最聰明、最可愛,也很聽話;浩浩認為最漂亮的卡通人物是大頭兒子,因為大頭兒子有大大的頭、大大的眼睛……孩子們天真稚氣的童言趣語,帶給了老師和家長一份新奇的眼光。通過這樣的一個個活動,孩子們漸漸明白,可以通過商量、討論、合作的方式獲得知識。他們越來越大膽,腦袋里總有想不完的為什么。他們是快樂的學習者,在有目的的引導下,在老師的支持和鼓勵下,孩子們孜孜不倦地探索求知的方法。
四、家園共育,讓小班幼兒快樂成長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開學初,我就制訂了《小班新生調查表》,請每位家長如實填寫孩子在家的生活習慣、健康狀況、有無興趣愛好等等,使我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充分了解每個幼兒的實際情況。巖巖媽媽在調查表上寫著:“巖巖在家喜歡畫畫,雖然有時畫的東西我們家長看不懂,但巖巖自己說得頭頭是道……”琳琳媽媽說:“琳琳不喜歡午睡,有吮手指的壞毛病……”看到每個孩子不同的情況,我就采取恰當的方法針對每個孩子的特點和問題進行教育和照顧。我還利用“家長會”“家長園地”“園報”等形式,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我向家長宣傳游戲是孩子的基本活動,應該尊重孩子游戲的權利,主動做幼兒游戲的伙伴。奉勸望子成龍的家長們為孩子松綁,倡導家長“把歡樂的童年還給孩子”,支持孩子走出家庭的圍墻,進行串門活動,擴大孩子活動的范圍,增加與不同年齡孩子的交往。我們還開展親子活動,使孩子體驗與他人交往、合作、分享的樂趣。
當我們把成長的主動權交給孩子,用心觀察、感受、分享孩子們的快樂時,我們發現快樂原來很簡單。只要用心,每件小事都能讓孩子們享受到快樂和幸福。我要繼續為幼兒營造快樂的天地,讓孩子們以健康快樂的心態迎接未來的各種挑戰。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橫山橋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