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需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實際運用的能力,而合作學習正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新課程實施素質教育,倡導“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較好地運用合作學習這一形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關鍵詞:語文教學;小組合作;以人為本
素質教育是指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使學生在運用中學會語言,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合作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我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提出來作為研究的一個課題。
一、合作教學的意義
所謂的小組合作教學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學生合理、靈活地設計成各個教育教學小組,充分發揮小組的自主性,促進學生主動地、協同地進行學習。
小組合作教學可以在任何班級進行,同時適合任何的教學內容、任何年齡的教學對象和任何智力水平的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生不僅可以學會學科知識,而且可以提高表達能力,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思想。
二、如何展開合作學習
1.采用多種形式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同桌合作學習、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找好朋友合作學習、全班互動合作學習等多種形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運用不同的合作學習形式,這次四人小組討論,下次可以找好朋友商量,這樣一來,學生學習時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討論時熱情高,討論得出的結果當然也會不錯,合作學習的目的就能順利達到。口語交際、分角色演課文、討論一些有難度的問題、帶有游戲性的學習用四人組最為合適,便于互相啟發、集思廣益。
采用全班互動學習能調動每個學生,學生獲得的知識量、信息量會很大。豐富積累詞語、擴大閱讀量等的活動都可以運用。
2.尊重差異,讓學生樂于合作交流
由于個性氣質、智力因素、家庭環境和生活經歷等方面的不同,學生的認知、情感和體驗也互不相同。因此,在合作學習的進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和自尊,在情感上多給予學生一些關愛。學習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學生對語文素材的反映往往是綜合的、多維的、立體的。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自主展示的平臺,張揚學生的個性,把學生的個體差異當做資源來開發,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學過程才會更加生動、活潑、豐富。
3.明確各自任務,增強組內互動
在執教《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我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說話練習。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為了激勵學生小組合作的責任感,我要求小組成員互相編號,并實行具體分工。每一小組可按各自的實際情況來分配任務,一名同學任組長,由他來主持小組活動,分配學習任務;一名同學為小組的“聯絡員”,由他負責與兄弟小組交流信息,收集同學的意見、建議;一名同學為小組的代理發言人,由他來作最后的總結陳詞。在小組長的主持下,每個組員都能“忘我”地“工作”,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在匯報學習成果時,每個小組都作了精彩的發言,有些知識甚至連我都不曾聽過,說話聲、拍手聲、歡笑聲頓時充滿了整個課堂。
4.重視合作學習前的自主學習
我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合作精神,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合理地運用合作學習這一形式,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隨著現代社會的前進與發展,人與人之間越來越需要溝通和互助,合作成了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教師應在平時小組合作教學中有效地組織和調控,幫助學生真正學會合作。學生只有學會合作,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身心特點,極大地提高自身素養;只有學會合作,才能從小學會與人交往的技能,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才能學會從他人的智慧中獲得啟迪,更大程度地發揮個人潛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進行新的創造!
參考文獻:
[1]劉小麗.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小學教學研究,2006(3).
[2]韓中梅.淺談“小組合作教學”.安徽青年出版社,2004(6).
(作者單位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員崗劍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