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媒體技術以生動、形象、富有童趣的畫面,進行直觀動態的演示,為學生創造了一個活潑、生動的獲取知識、信息的氛圍。它對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目標的實現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起著很大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以直觀、多變、省時的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大了課堂容量,有利于教師控制上課進程,非常適合小學階段數學的教學。那么怎樣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呢?教學實踐證明,教師應該把精力放在如何發揮主導作用、啟發學生思維上,采取不同的課堂策略,使學生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知識的心理狀態,把課堂空間真正還給學生。
一、用多媒體教學加強對概念的理解
小學生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時期。他們對生動形象的事物容易感興趣,而數學概念是抽象的,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枯燥、乏味的。那么如何教學數學概念呢?不妨借助多媒體教學,建立一個“感知現象—形成表象—概括抽象—理解深化”的認知過程。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們一般會用硬幣、車輪等有關圓的實物讓學生建立圓的概念。但是這些實物在頭腦中建立圓的表象,卻不是數學中圓的概念的真實反映。數學中圓的概念是指“以定點為圓心、以定長為半徑的點的軌跡”,但學生從這些實物中獲得的卻是“圓面”的表象,沒有“點的軌跡”的表象。因此,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去除實物中的非本質,而抽取其本質:先用屏幕顯示一些實物,再把實物慢慢隱去,只留下圓的外形。提問質疑:“圓是怎樣得到的呢?”再用課件演示圓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逐漸建立起圓的數學概念。這樣的教學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還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更能幫助學生建立起嚴密的數學概念,并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小學生自我表現欲強烈,當表現成功時就越能激起再表現的欲望。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設計師”,要抓住教材中所蘊涵的有利因素,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創設出能激發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把學習的自主權真正交給學生,打破常規思維的束縛,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積極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主動探索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培養創新精神。例如:“學校操場長是70米,寬55米,為滿足學生活動的需要,現在要把操場的長增加50米,寬增加25米,求操場的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教學中發現,學生往往會出現這樣錯誤解法:50×25=1250(平方米)。如果按題意在屏幕上先出示長70米,寬55米長方形,再延長長方形的長和寬,成為擴大后的長方形,并把面積擴大的部分用不同的色彩表示出來。從圖上就能直觀地看出長50米、寬25米的長方形不是操場所增加的面積,再讓學生看圖思考新增加的面積應該如何求,在多媒體圖形的幫助下找出多種方法進行解答。
三、運用電教媒體培養創新思維
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與想象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促進其創新思維的發展,在新授課的教學中,可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豐富的表現力,把枯燥的知識形象化、趣味化,從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展現知識的內在規律,突破時間、空間、抽象等因素的限制,生動地再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識產生、發展的過程,使學生可以自主地在“問題空間”里進行探索,來做數學實驗。我們不妨把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務交給學生自己去完成,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如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之后,出示這樣一題:“把一個棱長為3厘米的正方體表面全部涂上紅色,然后將此紅色正方體切割成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小塊,一共可切多少塊?其中一面、兩面、三面有紅色的分別是幾塊?還有幾塊連一面紅色也沒有?”如果學生缺乏空間想象力,那么解答起來就比較困難。但通過多媒體呈現“切割”“旋轉”“提取”等動態過程,學生就會一目了然,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思維,也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運用多媒體增加課堂容量
怎樣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增大課堂教學密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所要研究與探索的重要內容。數學課常有一些圖表要繪制,有一些解題過程需要板書,特別是計算題訓練課,更是需要大量板書,這些都需要占用一部分教學時間,而且常常會因為教師繪畫不準確、板書不清晰而造成學生理解偏差、解題失誤等。多媒體不僅可以創設情境,把知識形象、生動、快速地傳授給學生,而且課件是提前制作好的,大大節約了板書時間,為教學爭取了更多的教學時間,大大增強了課堂教學密度,增加了課堂容量,提高了效益。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有這樣的例題:“把正方體平均分成三塊后,木塊的表面積與原正方體的表面積相比增加了多少?”我利用多媒體技術形象演示把正方體平分成三塊的過程,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認識到:把正方體分成兩塊時,增加了兩個橫截面的面積;分成三塊時,也增加了兩個橫截面的面積。這樣的演示增強了學生的空間立體感,使學生由學會解這道題到會解這一類題,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利于學生理解,而且節約了大量時間。
參考文獻:
[1]呂傳漢.論中小學“數學情境與提出問題”的數學學習[J]. 數學教育,2001(4):4.
[2]樊啟亮.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提問的探討[J].課改研究,2008(3):3.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西宋集鎮湯集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