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運用”。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與課文相關的文字、圖片、音像等資料出現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拓展了文本的內容。但也有不少教師對資料性課程資源的開發使用缺乏明確的目的,誤以為引用的資料越多越好,甚至把大部分的時間用在補充資料的展示上,忽略了對文本的涵泳與感悟,也沒把握好資料呈現的時機,過早或過晚呈現都將影響教學效果。
我認為這些資料的呈現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講究分寸,講究合理,把握好呈現的時機,才能在學生與教材之間架起一座信息傳遞的橋梁,使教學過程引人入勝。下面簡要地談談如何在閱讀教學中使用好資料性課程資源。
一、強化感悟主題
《梅蘭芳學藝》教學片段:
學生緊盯屏幕上的游魚和飛鴿,時間達一分四十秒,感覺到眼睛很酸、很累。
師:同學們,我們只緊盯、注視了這么一會兒,眼睛就受不了了,而梅蘭芳先生是“常常”這樣去做。你知道他練了多長時間嗎?老師從網上得到了一段資料,大家一起讀一下。
(生讀資料。)
師:讀完以后,你想對梅蘭芳說些什么呢?
生1:梅蘭芳先生,您為了練眼神,整整練了十年,您真了不起!
生2:梅蘭芳先生,您的精神永遠留在我們心中,我長大后,我一定會把您的故事講給我的孩子聽。
師:教育孩子從小勤學苦練,長大成才,你想得真遠,不光想到了自己,還想到了后人。
學生對“常常”這一時間概念詞的體會是模糊的,在他們有了緊盯的視覺體驗后,再讀教師補充的一段文字,他們就強烈地感受到這一詞語背后體現出人物勤學苦練、持之以恒的精神。資料中“十年間天天如此,從沒間斷過”一句話更是震撼了學生,對梅蘭芳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并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教學無痕,有的只是學生發自內心的情感交流。
二、突破教學難點
《飛馳在高速公路上》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讀到這兒,有什么想問的嗎?
生:為什么爺爺把滬寧高速公路稱作是“一條串著珍珠的紐帶”?
師:問得好,同學們請看(課件演示滬寧高速公路動畫全景),滬寧高速公路,它連接上海、南京,途經蘇州、無錫、常州、鎮江。你知道“珍珠”指什么嗎?
生:這六個主要城市。
師:為什么這么說呢?課前大家預習了,現在來談談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分別介紹這些城市。)
師:同學們課前各顯神通,加深了對這六座城市的了解。現在你明白為什么爺爺把這六座城市比作珍珠嗎?
生:因為這六座城市都是經濟發達、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重要城市。
師:把滬寧高速公路比作串著珍珠的黃金紐帶,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高速公路把這六個繁榮城市連接起來,這六個城市就能加強聯系,發展得更快,創造更多的財富。
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滬寧高速公路“真是一條串著珍珠的黃金紐帶啊”是一大學習難點。教師先借助課件演示滬寧高速公路的動態全景,用六個不停閃爍的光點代表高速公路沿途的六個城市,幫助學生理解“珍珠”和“黃金紐帶”的淺層含義;然后發動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這六個城市的資料,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逐步領悟“珍珠”和“黃金紐帶”的喻義,并體會文字背后的贊美、自豪之情。由于資料性課程資源適時合理的運用,學生有了理解的拐杖,教學難點的突破就很順利了。
三、營造和諧情境
《一夜的工作》課堂片段:
師:作者看見了總理一夜的工作,怎么說他每個夜晚都是這樣的?同學們請看——(課件畫面自上而下出示下列文字,伴著低沉婉轉的音樂,教師有感情地朗讀。)
時間:1974年3月26日至27日(此時已患重病)
下午三時 起床
下午四時 與尼雷爾會談(五樓)
晚七時 陪餐
晚十時 政治局會議
晨二時半 約民航同志開會
晨七時 辦公
中午十二時 去東郊迎接西哈克努克親王和王后
下午兩時 休息
同學們,這是從周總理工作表中隨意抽出的一天,從這張表上看出,他真是日理萬機,而此時總理已身患重病。看到這些我們的崇敬之情怎能不油然而生?我們怎能不為有這樣的總理而感到自豪?
在學生體會到總理工作勞苦的基礎上,教師將總理的一份工作日程表呈現給學生,資料雖然簡短了些,卻強烈地表現出總理不辭勞苦的高貴品質,加之教師動情的語言渲染,學生被感動了,有感情朗讀最后一節便水到渠成了。
四、拓展文本內容
《動物的互惠互助》教學片段:
師小結:課文通過介紹蜜獾和導蜜鳥、海葵蝦和紅海葵、鱷魚和千鳥之間的密切合作,來說明動物之間的互惠互助。何止是在動物界,其實人與人、國與國、人與自然,誰都離不開誰。最近我讀了一篇文章,深受啟發。(投影出示《用愛心實現夢想》的故事。)
弱肉強食是動物界最常見的現象,而互惠互助的現象則鮮為人知。通過學習激起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是這篇文章的教學目的之一。這位教師并沒有僅僅停留于以上這一點,憑著自己對教材的獨到見解,由此及彼,想到了人與人、人與自然誰都離不開誰。于是,著眼于培養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世界的認識能力,獨具匠心地給學生推薦了這樣一篇文章,拓寬了他們的視野,加之推薦前的一段導讀話語,更是讓我們覺得這樣的教學真正做到了“既立足文本,又超越了文本”。
簡言之,教師要善于合理剪裁資料性課程資源,精心選擇好呈現的時機,這就像《好漢歌》里唱的一句歌詞:“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樣才能使閱讀課的教學過程引人入勝,充盈著美的氣息。
(作者單位 常州市雕莊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