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目標不清晰、教學方法不恰當、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問題。結合工作實踐,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出現問題的主要表現和原因進行了總結和分析。同時,還對如何借助目標導學這一教學模式改進課堂教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目標導學;改進;課堂教學
新課標的實施對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特別是課堂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幾年來,作者所在的青島市永寧路小學按照區教體局統一部署,全面推廣目標導學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形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上都取得了改進和提高。下面,結合作者工作實踐,淺談一下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利用目標導學來改進課堂教學。
一、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不清晰、不明確
所謂教學目標,是教學要求的具體體現,是可操作的指標。由于時代的要求不同,教學目標也不同。當前的教學目標呈多元化趨勢,教學目標的繁多體現了社會對教育的重視、對教育的期望,也說明過去的教學目標已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
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目標不清晰、不明確的現象,這并不是說老師不知道該教什么,而是許多教師面對繁多的教學目標,不知如何入手。有的教師追求面面俱到,一節課中教師的說話、活動時間占了課堂的一大半,為板書而板書、為演示而演示,以致目標達成度不高;有的教師目標定位過低,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以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到位。凡此種種都造成了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教學目標不清晰、不明確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認知領域的目標而輕視情感領域的目標,只注重文化知識的教學而輕視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的培養等。
2.教學方法不得當、不豐富
教學方法不當反映在課堂教學上主要是本末倒置。
課堂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和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對學生內在知識水平的提升,不應該過多地糾纏于形式。舉個例子來說,學生的思維和語言有時是不完全同步的,想得很好不一定能說得很好,會算不等于會說。本來要求學生在明白算理的基礎上能計算就可以了,可教師非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說”上;本來學生學會分析解答應用題就可以了,可放著時間不讓學生去解決實際問題,非得盯著幾道抽象得很的應用題去練習說理。當然,訓練學生的說理能力的初衷是好的,但因此而影響了學生對數學內容的學習卻得不償失。
3.教學過程的設計程序化、固定化、包辦化
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始終采取千篇一律的教學設計,為學生的學習作好一切準備,無須學生更多地思考,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茫然、被動的狀態,只為教師的教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舉例來說,學習應用題時,教師不是讓學生面對新的問題來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自己先給學生準備好解決問題要用到的知識。如:學習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時,先讓學生分別做兩步和一步的應用題,再把它們合在一起就是所學的應用題了。學生解答新的問題時根本就不用再去思考解答的方法,留給學生的只有繁難的計算。這種方法很普遍,盡管也有效果,但是很難真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顯而易見的是,教師一旦成了課堂主角,其行為、態度自然會變得生硬,生硬的態度使得學生更多的是服從,是被動接受。教學中明顯地反映出是學生在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是教師在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4.教學效果不理想、不給力
目標不清晰,方法不得當,導致的最終結果必然是教學效果不理想。老師按部就班地上課,學生循規蹈矩地學習,課堂秩序井然有序,看起來一切都很“美好”,但是經過這樣的課堂教學,學生到底掌握了什么,對知識的理解到底有多少,能不能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談起這些問題,我們的老師和學生往往都感覺到“不給力”。
二、利用目標導學來改進課堂教學
1.深刻領悟目標導學的基本思想
我們回顧一下目標導學的出臺背景。2006年,李滄區教體局隨機聽取了全區中小學400節課后,發現課堂教學的三個突出問題:教師方面,教師制訂課堂教學目標時存在的問題多,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習活動有效性得分低;學生方面,學生學習參與深度得分低;教學效果方面,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得分最低。分析一下,這三個問題與我們在本文第一部分分析的問題剛好契合,確實是危害課堂教學的“元兇”。
也就是在這次聽課后,李滄區教體局決定建構“目標導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幾年的教學實踐證明,目標導學是提升教學組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有效舉措。
目標導學其實是基于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那就是如果教師能把握好教學的目標,教學組織、教學活動有效性就會加強;如果目標當堂能達成的話,那么學生在課后負擔就會減少。基于這個原理,目標導學要求教師圍繞課程標準中的大培養目標制訂出具體到每一節課的課時小目標,這被稱之為基礎性目標。同時,針對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在完成基礎性目標基礎上確立發展性目標。教師根據這些教學目標來設計和開展自己的課堂教學。
其實,目標導學的根本在于強調了教學目標的重要性,要求廣大教師能夠從學段目標、單元目標到課時目標進行系統的思考,讓教學思路更加清晰。
2.準確應用目標導學的完整體系
如果只是強調了教學目標的重要性,還不足以解決課堂教學中的諸多問題。目標導學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追求的是“目標導學—活動建構—當堂達標”三位一體,步步為營。首先是教師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然后出示當堂課的學習目標或導學提綱,讓學生在積極的狀態下投入到學習中。授課過程中,學生能做的,教師就不要做,教師主要發揮糾偏、點撥、引導、補漏4個方面的作用。同時,為了當堂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還需通過當堂過關、小組擂臺賽、學習匯報等方式,讓學生對每節課的知識做到當堂消化,不留漏洞。
在這個體系中,有兩個環節需要我們認真研究。
(1)創設情境
情境的創設首先應該為學生學習服務,既要有趣又要有教學價值,并與本節課密切相關,還要有利于激起學生的疑問,能從中提出本節課要探索的數學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后,組織學生探索這個問題,從而進入探究過程。要堅決避免三種情況:一是只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創設情境,與本節課所學內容關系不大;二是雖然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沒有富有思考性的問題或可以提出的問題太多,利用價值不大;三是把課本情境圖片做成課件,費力、費時而效果不大。
(2)授課過程
要通過創建新型的教學活動形式實現“導”與“學”的最佳結合。具體來說,就是教師必須致力于“導”,服務于“學”。教師“導”的核心內容應該是學習方法,而“導”的主要方式就是要實現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轉變,改變師生在學習上主動與被動的關系,還原學生作為學習主動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輔助者、答疑者、引導者的本色。具體來說,就是要變單向教學為師生多向互動,變課堂教學中的精英參與為全員參與,變只重視課堂教學為課前、課中、課后并重;就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內因自主地感知客觀事物,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學習潛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發展智能,增長新知。
(作者單位 山東省青島市永寧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