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多媒體教學,大家便一下子想到它的Flash動畫惟妙惟肖,它的圖片賞心悅目,它的文字或提綱挈領或娓娓道來,耳畔也不禁響起悠揚婉轉的樂曲或是深情并茂的朗讀……這個集視覺與聽覺于一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已越來越多地走進我們的課堂,其形象、生動、有趣、直觀的特點頗為廣大師生所喜愛。在教學中巧妙運用多媒體,能突破語言文字的局限性,給學生以深刻、鮮活的記憶。
一、巧用多媒體,再現情境,激發興趣
多媒體在輔助教學時比語言文字更直觀、形象,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升國旗》時,在上課開始就播放《義勇軍進行曲》,雄壯激昂的音樂聲一下子就把學生帶進了星期一升國旗的情境之中。緊接著屏幕上出現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徐徐升起。此時,學生已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面向國旗行注目禮。本節課教學內容——《升國旗》的引出水到渠成,沒有過多的講解,沒有過多的鋪墊,巧用多媒體,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共鳴,行為得到了喚醒,形成了良好的閱讀期待。
二、巧用多媒體,理解課文,感悟內化
課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有助于啟迪學生的智慧,拓展學生的思維,如教學《看菊花》一文,在理解“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這幾個詞時,利用多媒體,逐步出示“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的菊花圖,欣賞完圖片學生就能感悟出這組詞是形容菊花多,且菊花的范圍一個比一個大。再如《騎牛比賽》一課中,對于“技藝高超”這個較抽象詞語的理解,除了讓學生把“技藝高超的騎手”與“兩三秒鐘就摔下去的騎手”相對比外,我還為學生準備了一段騎牛比賽的錄像,重點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錄像中牛的樣子,學生總結出“暴躁、瘋狂、力氣大、可怕”等詞語,這時再讓學生觀察其他選手的表現和這位騎手的表現,學生抓住了關鍵詞句“牢牢地騎在牛背上”。此時,老師趁勢總結:這就是“技藝高超”。由此看來,多媒體不僅可以使學生迅速進入課文情境,更能加深他們對語言的感悟。
三、巧用多媒體,以情激情,突破重難點
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在疑難處通過恰到好處的點撥,使學生在品味、領悟中,思維如水墨畫般地散開,層層出彩,達到“以情激情”的效果。《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一文,彭德懷三次下達槍殺大黑騾子的命令,以解決糧食短缺問題。可是戰士們、老飼養員、方副官他們都不忍向大黑騾子開槍。那這究竟是怎樣的大黑騾子呢?雖然學生已經循著文字的足跡去初步認識了大黑騾子,但在心中還是無法體會所有人寄托在大黑騾子身上那份深深的“情”。此時多媒體影像展現:在行軍的路上,大黑騾子任勞任怨負重而行;在戰場上,大黑騾子冒著槍林彈雨運送物資、搶救傷員;在宿營地上,大黑騾子站崗放哨……欣賞完錄像學生恍然大悟,原來在戰士和彭德懷的心中,大黑騾子儼然就是一個紅軍戰士,是革命的一份子,深層次地理解了每個人心中的不忍與不舍,那可是他們親如兄弟的大黑騾子啊!可是殘酷的現實擺在眼前,多媒體再次呈現:茫茫的草地,荒無人煙,因饑餓而倒下去的戰士的尸體隨處可見……這些畫面每天無數次地出現在彭德懷的眼前,可戰士們寧愿餓死也不愿意槍殺大黑騾子,面對此情此景彭德懷發出了怒吼般的命令。“砰”一聲槍響……教室里漸漸地響起《天空之城》那深情而哀怨的樂曲,伴隨老師的吟誦,一段飽含淚水的文字也悄然出現在視屏上:大黑騾子緩緩地倒下去了,老飼養員猛地掙脫了拉著他的人,撲了上去,抱著大黑騾子失聲痛哭起來。狂風嗚咽,野草嘆息,在場的戰士個個淚流滿面,彭德懷向著斜倒下去的大黑騾子,緩緩地摘下軍帽……此時此刻,他有多少知心的話想對它傾訴呀!彭德懷要對大黑騾子說些什么呢?請聯系課文內容,走進人物內心,以“大黑騾子啊……”開頭,為彭德懷寫一段真情告白。此時,學生自然經歷了一個“悠然心會,下筆有文”的感受過程。巧用多媒體呈現歷史,再現情境,加之音樂的渲染,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更愛戰士,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已完全為學生心領神會,人物形象也完全在學生的眼前高大豐滿起來。
四、巧用多媒體,語境提示,幫助背誦
教學《小鷹學飛》一課時,課文中小鷹跟著老鷹先是飛到了大樹的上面,接著飛到了大山的上空,最后飛到白云的下面。在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時,根據老鷹和小鷹飛行的高低,在視屏上依次出現大樹、大山、白云,畫面有層次感,讓學生知道小鷹學飛行是飛得越來越高,懂得學習和飛行一樣沒有止境,這樣既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又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印象,有助于記憶和背誦。
五、巧用多媒體,誦讀經典,深化積累
新課標倡導讓學生誦讀經典美文。利用多媒體可以創設高尚優美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典范的、生動的語言熏陶中提升自己的語言修養。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情文并茂的美文,節奏鮮明的古詩、韻文,是誦讀積累的好材料。在早讀課上,我們可以配以音樂來幫助學生誦讀美文和古詩詞,在美好的音樂情境中感受語言的音韻美、節奏美和情感美。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展開多種形式的讀,如男生讀黃色的字,女生讀綠色的字,老師讀黑色的字,紅色的字大家一起讀。還可以補充課外名篇、詩詞、美文,充實多媒體教學下的課堂。
六、巧用多媒體,識寫結合,以情促寫
多媒體教具對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獨具優勢。如:利用多媒體展現漢字從實物到古文字、再到現代文字變化的過程,就非常的生動有趣。又如:利用多媒體,以轉轉盤的方式顯示不同的形旁與同一個聲旁相匹配的情況,就非常直觀,形聲相配的規律,學生一目了然。
“胸有成竹,才會下筆有神”,想要寫好字,觀察漢字的形狀,分析漢字的間架結構必不可少。現在利用多媒體進行漢字教學已經是課堂教學的一部分,也衍生出來很多的教學方法,如:魔尺法分析字的寬窄、大小、高低,觀察法記憶字的構造規律,名家范寫法感悟字的行筆輕重、神韻變化……寫好漢字絕非一日之功,其學習過程的枯燥和寂寞常常使人半途而廢。在教學中,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了解書法家苦學書法的故事,給學生巨大的精神激勵;也可以在視屏展示儀上展示優秀學生的作品,樹立榜樣。還可以用優美的音樂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書寫環境,以情促寫,不斷提高學生的書寫質量。
七、巧用多媒體,放飛想象,激情寫作
多媒體運用在習作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開拓思路,拓展想象空間,激發寫作興趣。最明顯的就是學生對看圖習作所表現出來的興致遠遠高于其他命題習作。多媒體在看圖作文課上可以大顯身手,不光有圖,還可配以簡短的文字提示和說明。除了看圖作文,其他形式的命題作文多媒體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我發現了 》的半命題作文中,導入時就可以運用多媒體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從每組圖片中能夠發現什么,拓寬學生思路,在此基礎上再拿出自己的發現調查卡進行交流,選好習作素材。《我最崇拜的一個人》的教學中,學生通過觀察名人漫畫像總結出:抓住人物的標志性動作、鮮明的特征、與眾不同的外形來描寫人物。還可以通過語言文字的描述總結出:抓住人物的事跡、語言、品質來記敘人物。《小松鼠的自述》中,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明星引起學生的習作期待,運用Flash動畫創設情境,打開創作的源泉。以上三個教學案例就是使學生觀察、記憶、想象和表達融為一體的力作。這樣既愉悅了學生的心情,又表現了學生的個性,達到了培養想象力、創造力,發展智力的目的。
多媒體為學生搭建了自主走進文本的橋梁,學生與文本渾然一體,相映成趣。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藝術不僅要精當自然、不著痕跡,而且要能引起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衍生出更為豐富、更有意義的“悟”來。如何恰如其分地運用好多媒體手法,加深對語言文字的訓練,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情感的升華和能力的提高,使教學不僅達到教育的目的,也創設一種審美的藝術境界,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去實踐、去探索、去創新。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范集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