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是九年義務教育的首要學科,既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工具學科,更是一門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摘要學科,需要高度重視。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對于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作文水平的高低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體現,做好小學作文教學,是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想要做好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多積累素材,而素材則來源于教師的日常教學以及學生的實際生活還有學生的課外閱讀延伸等等。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素材;積累;經驗;策略
一、在日常教學中積累素材
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精彩的課文,其中一部分課文經過多次課程改革,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的經典課文,因為這些課文非常符合小學語文的教學現狀,對于學生學習知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提升學生素養有著積極的意義。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多注意對這些課文的深層次講解,讓學生注意到課文的寫作技巧、表達技巧,以此作為作文素材,同時讓學生在日常的作文中“仿寫”“續寫”,有著現成的例子,那么,相信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就會得以提升,也便于作業的布置。
比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后,我就注重對文章寫景部分進行深入引導:“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薄跋奶欤瑯淠鹃L得蔥蔥蘢蘢?!薄扒锾?,白樺和櫟樹的葉子變黃了?!薄岸?,雪花在空中飛舞,樹上積滿了白雪?!蔽闹袉螐臉淠镜慕嵌染蛯懗隽怂募镜淖儞Q,如果讓你寫小河的四季變換,你會寫嗎?如果讓你寫大山的四季變換,你會寫嗎?以此來引導學生在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深層次的寫作,這樣如同“臨字帖”式的教學方法,就會鍛煉他們的寫作技巧,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寫作的一些技巧,以便在日后予以運用。
又比如,在學習完《小攝影師》這篇課文之后,我就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小攝影師還會再回來嗎?他會在什么時候回來?他回來再給高爾基照相的話會是怎樣的情境呢?他照完相之后貼在墻報上會有怎樣的效果呢……以此引發學生在課文的基礎上,開動他們的思維進行課文的續寫,培養他們的擴散思維。
二、在課外活動中積累素材
課外活動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小學生學習、娛樂、生活的第二課堂。通過這些活動,可以讓學生親身體會到生活的真實存在,能夠讓他們感受到各種不同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在切身經歷中不斷地提高見識、擴展知識面。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多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也可以將游戲、故事引入課堂,讓學生談感受、講體會,在鍛煉他們交際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也不斷地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比如,組織學生進行參觀、游覽活動,在春耕、秋收的時候帶領學生到田間地頭去體會勞動的過程,在春天萬物復蘇的時候、秋天落葉飄零的時候讓學生去體會季節的變化,讓學生從身邊的點點滴滴事物出發,寫出他們的感受與體會。教師也可以在班級組織知識競賽或者文字游戲,讓學生體驗一個動態的過程,同時讓學生試著將過程記錄下來,轉化為一篇作文,讓他們養成隨時記錄生活點滴的習慣。還可以組織一些課外記錄活動,在學生回家后讓父母講當地的歷史故事或者民俗傳說,讓學生根據這些傳說進行整理或者改編,看誰的故事更精彩、更有意義,讓他們發現,其實生活中是有很多作文素材的,對作文素材進行開發,讓學生“有的寫”“有的記”。
三、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素材
“一花一木一世界,點點滴滴皆文章。”其實作文素材的主要來源還是日常的生活,學生之間的交流、言語、行為,都可能成為一篇作文的素材,包括與同學之間的趣事、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心得、做某件事的經驗體會、對于某個人或者某件事的態度等等,都可以作為一篇作文的素材。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認識,不要讓學生感到作文沒有素材、沒有什么可寫。在筆者看來,教師可以在作文教學的時候告訴學生,作文其實就是記錄,記錄實景、記錄言語、記錄行為、記錄思想,而不應該讓學生認為作文就是死板的格式,必須“三段式”。
比如,筆者給學生布置作文的時候,就會引導他們進行一些思路的整理。例如,寫《我的家鄉》,筆者就會先給學生講:可以從我們的家鄉有什么特點開始寫,人有什么特點?風景有什么特點?四季變化有什么特點?特產、文化、風俗有什么特點?特點各是什么?只要抓住其中的一點來寫,就會是一篇成功的文章。筆者認為,小學作文,重在一個“隨”字,生活中隨意的一點都可以作為素材來寫,學生做到了這點,相信教學就會變得容易得多。
四、在課外閱讀中積累素材
首先,可以通過課外閱讀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增長多方面的科學文化知識。其次,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可以受到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價值觀的熏陶,受到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感染,從而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精神境界。讀書,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作文內容的重要來源。學生通過讀書,可以間接地看到許多平時生活中未曾見到的事物,學到許多不曾學過的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認識,陶冶了他們的感情,豐富了他們的語言,這些都是作文中必不可少的準備。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學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掌握了許多的精妙詞句,怎么讓他們進行寫作實踐呢?關鍵是給學生提供盡量多的機會讓他們展示“才華”。利用早晨的讀書時間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或介紹幾本好書或談讀書體會,每天三人,由學生選出最好的進行獎勵。如此一來,學生的閱讀成績獲得了肯定,心理上產生了極大的滿足感,從而更加激發了他們課外閱讀的熱情,同時又提供了寫作實踐的機會。課外閱讀對于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孩子在小學階段養成愛讀書的習慣,那就會終身受益。教師只有在平時的教學中處處做有心人,才能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從而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姜麗麗.小學作文素材積累方法與實例分析.中小學教材教學,2006.
[2]劉美芹.淺談小學作文素材的積累.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
[3]王國文,王道生.豐富小學生寫作素材的引領策略.發展,2007.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精河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