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作文,教師一籌莫展,學生望而生畏。經過多年實踐,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原因:其一,多年的“教師命題學生寫,教師批改學生看”的教學模式,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發展,抑制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其二,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僅限于課堂,忽視了教學與生活的聯系,致使學生視野狹窄;其三,沒有遵循作文教學循序漸進的原則,要求普遍偏高,所以拔苗助長。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在此,筆者談幾點淺見。
一、強化課外閱讀,延伸寫作興趣
有關讀書與寫作的關系,前人經驗之談甚多,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至今廣為流傳。通過閱讀,可提高學生認識、觀察、理解生活的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寫作時才不會有“無米之炊”的尷尬。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廣泛閱讀,多方涉獵,做到厚積薄發。
二、開展課外活動,培養寫作興趣
現在的學生生活比較單調,學校、家庭“兩點一線”,各類作業把他們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們沒有時間玩耍嬉戲,沒有機會參與活動,生活感悟、情感體驗幾乎空白。研究表明,學校教育成才的途徑有三:一是課堂教學的引導;二是科普、傳記、文學讀物的啟迪;三是課外科技、文體、社會活動的培育。而后兩條都是課外活動的范疇。所以,課外活動對于學生的成長非常重要。實踐證明,開展各種喜聞樂見的課外活動,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那連綿的山嶺、斑斕的野花、潺潺的流水、金黃的麥浪……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寫作材料,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三、解除多種束縛,激活寫作興趣
上作文課,很多教師認為就是要交給學生如何開頭,如何結尾,如何過渡等。學生聽得似懂非懂,云里霧里。寫的作文依然是錯字、病句連篇,千篇一律,無病呻吟,完全看不到他們豐富的情感、鮮明的個性、獨特的見解。這樣的作文課,很難說是成功的。筆者認為,寫作絕不是一項簡單的技術技巧操作過程,不能只靠教師傳授的一些方法,因為學生的生活感悟和情感體驗是教不會的,也是不可能相同的,長期以來,教師對作文的條條框框,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加劇了學生對作文的厭倦心理。因此,要解放學生的手腳,把作文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寫什么內容,選什么材料,寫多少字數,都由學生自主把握,讓學生自由地表達,不用擔心因為“自由”而導致“自流”。事實上,只要學生克服了畏懼心理,對作文產生了興趣,提高寫作水平就會水到渠成。
四、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寫作興趣
文章不是無情物,學生只有產生強烈的寫作興趣,才能寫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當學生有了生活感悟和情感體驗,還要有個突破口,才能把心中的激情表達出來。因此,作文教學要創設生動的情境,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營造一種入情入境的寫作氛圍,讓學生下筆千言,一揮而就。
五、培養創新能力,提升寫作興趣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教育活動的重要價值取向,作文教學也不例外。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創新能力呢?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和聯想能力,通過聯想和想象,可以跨越時間、空間的阻隔,可以擺脫事物類別的限制。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經常表現在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上。有時這些見解新穎,應該給予肯定,有時一些見解有失偏頗,要給予引導。而且經過這樣的引導,學生的思維活躍多了,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這樣寫起作文來,何愁沒有新意。
六、開展多元評價,提高寫作興趣
作文評價是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其成效直接影響到作文教學的效果。首先是批改,傳統的作文教學,差不多都是教師一手操作,學生很少參與。其次是講評,實踐證明,“朗讀式講評”是很實用的。尤其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進步,特別是差生的進步,要重點指出并大力褒揚,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一步增強寫作的信心,提高寫作的興趣。
總之,小學作文教學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更是提高作文教學成效的一個根本途徑。如果我們能夠做到讓學生敢于說自己想說的話,寫生活中真實之事,表達自己真實之感,抒發心中真實之情,相信孩子們的寫作水平一定會有所提高。
(作者單位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白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