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詩詞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精華,也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背誦一定篇目的古詩詞,是新課標、新大綱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指導學生誦讀并理解這些詩詞呢?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從幾個方面談了這個問題。
關鍵詞:認知規律;個體差異;定期抽查;讀寫結寫
一、讓學生熟讀成誦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意也。”朱熹的這句話給我們指出誦讀對于理解文意的重要性。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緊緊抓住誦讀這一重要環節,重點培養學生要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對作品的思想內容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其先對應背篇目熟讀成誦,這樣,在接下來的理解文意環節,學生就輕松多了。
二、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個體差異
小學階段重在培養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開發學生的記憶。在古詩詞背誦這一環節上,不必要求每個學生都弄懂詩詞大意。對那+些語文學習興趣濃、基礎好的學生,可適當給其限定較短的時間,加大背誦量,而且要求他們盡量掌握詩詞背景及其大意。先背誦一定的篇目,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慢慢地會從記憶中拾起那些曾經積累下的名句名篇,七歲時背過的詩詞,可能到八九歲時才對起意思明白八九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三、有目標、有計劃,定期抽查,溫故知新
教師應給學生制訂一個近期目標,讓學生按計劃完成誦讀任務。教師還應定期抽查,背誦新篇目的時候要求學生隨時復習已背過的篇目,這樣,可以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而不至于像猴子掰玉米一樣,抓了這個,丟了那個。
四、讀寫結合,強化記憶
古人強調,學習要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就是說只有多讀還達不到積累古詩詞的目的,在讀的同時還必須勤動手。“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在古詩詞教學中,每首古詩詞應盡量讓大部分學生能及時默寫下來,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用古詩詞來陶冶情操的目的。
讓我們在古詩詞教學方法上,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推陳出新,讓祖國的文化瑰寶深入下一代的骨髓。讓我們和學生一起,用古詩詞的魅力陶冶我們的情操,豐富我們的生活。
(作者單位 陜西省洋縣黃家營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