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素質教育是世紀之交國際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也是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的革命,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培養新世紀人奠定基礎。地理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門學科,具有獨特的素質教育價值,其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地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全面地得到發展。筆者在長期的中學地理教學中,為實現素質教育目標,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傳統的地理教學的課堂結構,多是圍繞“組、復、新、鞏、布”的模式,利用一張地圖、一支粉筆、一張黑板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存在嚴重的不足。例如,內容乏味,缺乏吸引力,能力培養薄弱,難以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較,運用多媒體教學,制作CAI課件進行教學,是一種全方位的嶄新教學手段,其效果非常明顯。首先,可增大課堂容量,節約時間;其次,激發學生動手能力,強化教學效果;第三,開闊學生視野,增長學生見識;第四,充分調動學生視覺、聽覺、觸覺功能,既緩解了課堂緊張氣氛,又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等等。
總之,利用多媒體教學,對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調動學生積極性,發展學生的整體素質具有特殊意義。
二、中學地理素質教育的內涵
中學地理素質教育由地理知識素質教育、地理能力素質教育和地理品德素質教育三方面組成,它們是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
1.地理知識素質教育
它是指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地理科學中的基礎知識,它包括基本地理事實、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等,它是地理素質教育的基礎。運用現代教育媒體,有利于學生對地理事實的了解,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成因、原理和規律的掌握。
2.地理能力素質教育
它是指通過地理教學,掌握地理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等,并能運用地理知識去分析、解決地理問題,如,認識地圖、辨方位、農業和工業布局、城市規劃和環境保護等,這是地理素質教育的根本。運用現代教育媒體,有利于加強對學生各種地理能力的培養。
三、優化地理課堂教學過程
地理課堂教學要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遵循直觀性、啟發性、整體性、發展性、實踐性原則。運用現代化教學媒體,可以在教學過程全面體現這些原則,從而優化地理教學過程,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1.播放錄像,開闊學生視野
中學地理教學內容包括了豐富多樣的時空變化,美麗多彩的自然、人文風光,層出不窮的地理事件。傳統教學在課堂上很難充分展示,運用錄像可隨時播放,使學生超越時空進行觀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如,天體、宇宙、地球的運動,火山、地震、臺風等錄像,不但能大大開闊學生的視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感性認識的內容與形象思維的形式,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思維能力的發展,而且對于提高學生應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動態模擬,突破知識難點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某些地理現象的形成和發生,反映的是空間想象的基本原理,用傳統方法和平面靜止圖像進行教學,會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一定的難度,利用現代教學媒體,通過動畫、生動、形象、準確的模擬演示,可以使學生在增強感性認識的同時,更透徹地理解和掌握這些基本原理,更好地突破知識難點。
3.形象顯示,掌握地理分布
地理事物的分布,具有知識點多、涉及面廣、易相互交叉混淆的特點,一直是學生掌握的難點,這需要學生以地圖的載體,在理解成因、掌握規律的基礎上記憶。利用現代化教學媒體,可以把靜態的圖像動態化,把死板的文字形象化,從而加深學生記憶。
4.音像結合,培養學生品行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單純地講授、說教,無法充分調動學生情感因素,而且容易使學生反感、厭煩,而難以實現德育教學目標。我們在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播放影片并配以適當的音樂,就能激發學生的情感,起到美化心靈、凈化情感、陶冶情操的作用。
同樣,在對宇宙環境、海洋環境、大氣環境的利用和保護的教學中,發揮現代媒體創設情境的優勢,豐富課堂的內容,引導學生思考,進行情感教育,以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5.人機交互,提高學生的能力
運用地理圖表的能力是地理教學的一項基本技能。傳統教學中,在進行試圖、填圖、繪圖能力訓練時,學生覺得枯燥、乏味,缺乏興趣,因而能力提高效果不明顯。如果運用多媒體課件,制作成人機交互的游戲性填圖、繪圖練習,可以寓教于樂,強化學生參與意識,在開發智力的同時,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素質教育是運用多媒體教學的目標,它是把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有機地結合起來,融三者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是實現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它通過聲、光、圖、文等手段,充分調動學生視覺、聽覺、觸覺、思維功能,使學生思想、文化、身心全面發展,知識、能力、素質協調融合。
(作者單位 陜西省楊凌區楊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