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學習活動基本上是數學思維活動,而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工具,所以掌握數學語言是順利、有成效地進行數學學習活動的重要基礎之一。我們應當把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和數學知識的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將它看成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才能更好地鍛煉學生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和準確性。下面針對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語言要規范
教師語言的示范作用是潛移默化的,教師的語言是否嚴謹,直接影響學生的語言習慣和語言的嚴密性。教師在課堂上說的每句話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嚴格要求自己,學生也會有意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所以教師語言要做到準確、精練,思路清楚,敘述有條不紊。
二、給學生“說”的機會
1.讓學生復述題意
在教學中,一道題目出示出來,很多教師采用的往往是先請學生讀一下題目,然后就進入解題環節,有些反應慢的學生甚至還沒弄明白題目是什么意思。這樣做只能使學生的思維停留在對題目的感性認識上,不能引發其對題目更深層次的思考,學生也未能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復述訓練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促進學生語言的規范,另一方面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2.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
課堂上教師提問讓學生發言的機會畢竟有限,而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新知,既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又能給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發言的機會,尤其是讓課堂上膽小、擔心出錯的同學能積極地發言。另外通過交流,集思廣益,在向全班匯報時,他們會更加自信,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時,讓學生拿出一個四條邊都可以活動的長方形,用手拉成不同形狀的平行四邊形,讓學生觀察討論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變”與“不變”的關系。學生處于主動學習的興奮中,很快得到結論:形狀變了,面積變了,因為高變了。但不論形狀如何變化,周長始終不變。當某個學生在向全班同學匯報時,學生往往會全神貫注地傾聽他的表達是否有誤,自己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3.讓學生小結課堂
一節課結束了,讓學生小結本課內容既可以鞏固本課知識,又能夠鍛煉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指導學生“說”的技巧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興趣的培養是開頭,方法的指導則是關鍵。說話也是一門藝術,要求說話者能準確、明了地把自己的思維活動通過數學語言展示給聽眾,不能模棱兩可、含糊不清,所以教給學生說話的方法在培養學生“說”的能力方面尤為重要。
1.讓學生學會聽
我們必須培養學生不僅能專心聽老師講話,而且還要認真地聽課堂上每個同學的講話的意識,要讓學生聽后思考,也就是對別人所說的話作出判斷,有自己的見解,養成聽的好習慣。
2.對學生的說作出要求
數學語言與其他語言不同,我們要求學生把數學語言說得完整、準確、簡潔和有條理。比如在敘述三角形的定義時,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的說法就是錯誤的,正確的說法應是: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首尾相接圍成的封閉圖形。通過對比判斷,學生會自覺地要求自己表述的語言更嚴謹。
有些時候,有的老師認為課堂時間有限,所以覺得只要學生知道,即使說不出來也沒關系,只要會做題就行。殊不知,在讓學生說的同時也是讓其梳理自己思維的過程。所以,數學老師在數學教學中,把學生數學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看成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認真地去完成,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肯定會有所提高,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樹立學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聽說能力,學生的數學思維就會得到充分發展。
總之,數學語言的培養是教學工作中一項長期的任務。它使學生獲得數學交流的機會,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樹立學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聽說能力。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樂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