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在英語教學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那么,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呢?在課堂上,我注重設計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法,以便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真正成為學生鍛煉聽、說、讀、寫能力和發展智力的場所。
一、優化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教學中,教師應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把微笑灑向每一位學生。每當我走進課堂時,總微笑著對學生說:“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用語言告訴他們:老師喜歡你們,老師愛你們。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從點滴中培養和諧的師生關系。我深知,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需要教師的贊賞、尊重、信任。這樣經常性地鼓勵學生,創造出一種寬松和諧、互相尊重的教學氛圍,會使學生產生最佳的學習狀態,輕松愉快地參與到教學中來。
二、面向全體學生,確立學生的主體參與地位
在英語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參與地位顯得尤為重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實際活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總之,在有組織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把時間還給學生,增加學生的語言實踐量,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參與作用。教師在充分發揮學生主動作用的同時,更要保證學生積極參與語言學習的交際活動,想方設法把學生吸引到語言學習的交際活動中來,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參與地位。
三、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
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需要在教學中師生之間有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氣氛。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并對他們充滿關心和期待,會對學生的心理和智力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位教師都應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努力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他們更有效地掌握知識、發展個性,使知識、能力、個性和目標統一起來,實現個體素質的提高,真正成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有用之材。
當代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全球化,使英語教學有了特殊的重要地位。英語教師一定要更新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牢固樹立學生是英語學習的主體的意識。因此,每位教師都應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并將其貫徹于自己的日常教學中,使他們更有效地掌握知識、發展個性,真正成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有用之材。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化縣快大茂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