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課外作業有助于學生鞏固已學過的知識,提高數學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生動有趣的數學課外作業,能使作業成為學生學習、創新、探究的樂園,從而實現數學教學目標。
一、設計實踐性課外作業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教學內容與生活密切相關。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寬松的特點,設計實踐性課外作業,讓學生在課外實踐活動中感知“現實數學”,享受數學帶來的快樂,這樣既能起到鞏固與拓展知識技能的作用,還可以提升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例如:在教學“比例尺”時,不妨讓學生自己根據校園的情況,通過分組測量與數據收集等方法,采用合適的比例尺來畫學校的平面圖。實踐性作業調動了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方式獲得了相關數據,繪出正確的校園平面圖。學生通過這樣的作業,增強了獲取、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探究性作業不僅具有挑戰性,而且更能激勵學生的學習動力,使探究活動變得更加有趣。例如:在教學“>、<、=”和“10以內數的認識”后,設計答案不唯一的作業:2+( )>6,2<( )-( )。學生通過思考,給出了多種不同的答案。實踐探究活動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其產生獲取知識的快樂,并發展了創新思維。
二、設計實驗型課外作業
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的視覺、聽覺與觸覺等許多感官協同參與,可以使信息更有效地刺激腦細胞,促使思維的發展。數學知識本身反映的是符號化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比較抽象枯燥,而小學生易接受和理解的是直觀、具體的感性知識。我們要利用數學知識的原型,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形象。如讓學生參與實驗操作的過程,使他們弄清知識的原理與結構,化難學為易學。其次,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很多要求學生自己動手的實驗,但有的實驗操作受到課堂條件限制。所以,設計一些實驗型的課外作業,讓學生在課外進行實驗。例如:在學校“認識圖形”時,讓學生用七巧板拼出各種圖形,如三角形、蝴蝶、火車、魚等。通過參與實驗過程,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就有了一定的深度與廣度。這時再指導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行小發明、小創造。實驗型的課外作業,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完全符合新課改理念的精神。
三、設計開放性課外作業
傳統的課外作業缺乏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而開放性作業有其特殊的優勢。設計開放性的課外作業,要以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目的,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發揮潛能,從而獲得數學思維。要注意的是開放性作業起點要低,內容要新,問題應該具有發散性特點,解決問題的策略要多樣化,使學生樂于動手,從而體驗成功的快樂。例如:在學習比較分數大小時,布置這樣的課外作業:請用最能說明問題的方法來比較與的大小。學生比較的方法有:(1)用文字敘述、線段或圓平分圖來解決;(2)用彩筆畫8支五光十色的鉛筆,然后把能表示這兩個數的東西用斜線畫成陰影并框起來表明區別;(3)把兩數與1作比較;(4)用通分的知識,把分母都化成8來比較;(5)化成小數后來比較等。從他們比較的方法中不難看出完成作業的思維深度與質量,這樣的作業已把個體差異作為資源開發出來了。
四、設計創新性課外作業
在作業設計中要體現學生自主探究、自覺獲取知識的特點。不妨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自己編寫作業題,使學生學會思考,較好地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與深刻性,從而使其體驗成功的快樂。如基本題、提升題、思考題等,學生可獨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通過這樣的創新性的課外作業,他們在探究數學知識的同時,也獲得了創新思維的意識。例如:在學習“認識圖形”時,利用圓、三角形、長方形、線條等創造出盡可能多的物品。同學們畫出了很多構成物品的幾何圖形,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思路,他們的思維在自主的空間里自由馳騁。在學習混合運算后,請學生用40、38、12、×、÷、+、-、( ),自由選擇數學運算符號,編幾道你能算出的數學算式。他們編出了這樣的算式:40×(38+12)、40+38+12、(40+38)×12、12÷(40-38)、40-38+12、40×38×12等,經過這樣的自主選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化被動學為主動學,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五、改革作業評價機制
作業評價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與群體差異,以“體驗成功”為根本,以靠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為標準,制定不同的評分標準來分層評價,體現差異性、及時性與鼓勵性。分層評價要因人而異,重在激勵。分層評價表現在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問題中,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使學困生同樣也有得優的機會。讓優等生在較高的要求下,力爭完成更高質量的作業。例如:在教學“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中,學困生如果算錯了,就及時給予糾正。而對于那些優等生則要求一次性或最多兩次成功。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在數學課外作業設計的實踐中,深深地體會到:數學作業不應該是枯燥的文本,而應是富有色彩、充滿情趣的多元復合體。讓它激發學生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在和諧愉悅的情境中學習知識,提高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并積累豐富的經驗,把學生的認知學習上升到情感體驗的高度,使“知、情、意、行”得到全面的發展。
(作者單位 江蘇省洪澤縣外國語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