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作文教學仍然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然而不少學生一聽寫作文就頭疼。有的小學畢業班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背習作,有的為了完成任務,胡編亂造,假話套話一大堆,有的甚至到作文輔導書上一抄了事……學生對作文沒有興趣,作文質量更無從談起。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教師忽視了三年級作文起步教學。那么如何搞好三年級作文起步教學呢?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促使他們自發自覺地經常練筆,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指導學生留心周圍事物,使其樂于書面表達,增強他們習作的自信心,鼓勵他們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這些目標對于三年級的作文教學來說,可以歸結為一句話: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愿望,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寫作。我認為,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主要有以下三條途徑。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對于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就是觀察,只有親身去接觸事物,仔細地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細致的第一手資料,寫作時才有話可寫,寫出的文章才比較真實、生動。因此,作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學習描寫一種水果(蘋果),可以讓學生觀看關于蘋果園的資料圖片,使學生對蘋果生長過程和景象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對蘋果花的色彩、形狀等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并拿出實物讓學生觀察、品嘗,以使其加深印象。這樣不僅使學生對蘋果有更深的了解,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初步掌握了描寫一種水果的方法。寫作時,請學生拿出自己喜愛的水果,讓他們說說應從哪些方面觀察,寫作就比較容易了。這時,教師應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澤、味道、吃法等等。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并使他們懂得觀察的重要性,逐步養成細致觀察的好習慣。學生通過觀察,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寫作文就不會覺得難了。
二、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
豐富的想象力是寫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之外,引發學生的想象思維也很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為學生創設激發想象的情境,引發他們的想象思維,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例如習作七“用幾種動物編寫童話”,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展示很多可愛的動物和動畫,激起學生的興趣,請學生小組合作為其中的一些動物確立關系,編故事,編對話……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使想象更加充實,更加生動,直到編寫成一個完整的童話。在這種情境中,學生得到了自主學習和充分表現的機會,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間,想象思維得到激發和鍛煉,寫作興趣也就提高了,寫出的作文也就比較充實生動。
三、鼓勵學生積累語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三年級的學生大多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地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可以布置學生每天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課外向學生介紹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并學習運用。除了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之外,還應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習慣,從生活中去領悟,去積累,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比如從互聯網上查閱資料,做實驗,咨詢別人,在旅游或外出時留心觀察并做記錄等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見聞,又幫助他們獲取了真實生動、記憶深刻的素材。這樣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內化,學生寫作的語言資料庫就會不斷豐富完善,寫作時遇到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作文也能生動起來。
孩子從喜歡的事物中觀察,他們往往會瞪大一雙好奇的眼睛,效果也會事半功倍。我給學生布置了觀察作業:游覽時選三種你喜歡的植物,認真觀察它的顏色、樣子以及生長特點,回來后畫下來在班里展覽。有了明確的目的,學生在活動中看得可仔細了,摸一摸,聞一聞,記一記,生怕忘了似的。有的同學寫道:“美人蕉盛開的花朵從遠處看像一個個小喇叭,可是走到近處看,卻是由四五片花瓣組成。風兒一吹,花朵就像一個美麗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葉子就像一把大扇子,上下晃動。花蕊就藏在花瓣里,如果你用手摸一摸它,手上就會沾上不少花粉,滑溜溜的。再用鼻子一聞,一股清香味撲鼻而來。”精彩的片段真讓我愛不釋手。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對新鮮的事物特別感興趣。為了激發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我盡量在班里組織一些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像拔河比賽、特技表演、知識競賽等。在作文前運用錄音、錄像、投影等手段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形、聲、色的感官和新穎的直觀形象,如播放一些動畫片、成語故事或活動開展的錄像等,引導學生聽、看、說、議、寫、想,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講評時,可以把一些好詞、好句、好段、好文記下來,這樣不僅對學生作文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充分調動了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
(作者單位 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桃花吐鎮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