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是祖國的希望,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應該注重增強兒童的體質。體育學科的教學同其他學科的教學一樣,也有其固定的教學內容和一定的教學方法。但體育教學又不同于其他學科教學,因為它具有更廣泛的活動空間和獨特的教學方式。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小學體育課應該在玩中進行。
小學生的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而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具體、生動、新穎的事物,較易引起他們的注意和興趣,而對于相對抽象的概念、理論,他們則不感興趣,因而不能夠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
一、愛玩好動,是兒童的天性
小學生具有廣泛的興趣,好奇心特別強,這就要求體育教學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出發,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在玩中進行教學,這樣既能增強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又能在快樂的游戲中完成體育教學任務。
二、小學生的年齡小,體質弱
小學生正處于長身體階段,他們的骨骼極其容易因外力的作用而發生彎曲變形;肌肉耐力與韌性也很差,容易扭傷;心率較快,肺活量較小。這些都表明小學生的運動量不宜過大,運動負荷不宜過強,運動時間不宜過長,否則,非但達不到通過上體育課來強身健體的效果,反而會給孩子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因此,小學體育課應把“教”和“玩”有機地結合起來,這顯得尤為重要。
三、在體育課上,教師要避免“我行我素”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應用能力都比較差,在低年級的體育課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情況:老師在前邊聲嘶力竭地邊講邊示范,而學生呢?有的在小聲說話,有的在東張西望,有的在自娛自樂,這就說明了體育課上教師只是一味地教是不夠的,還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設計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活動或游戲。因此,小學體育課應在玩中進行,通過做游戲等趣味性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對體育知識的理解、接受和應用能力。
上好體育課是我們體育教師的責任,我們應該致力于增強學生的體質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玩中進行體育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體育學習和鍛煉。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榆縣興隆山鎮明德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