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是單純地記憶與模仿,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才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給學生提供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理解數學知識、獲得數學思想和方法,并教會學生與他人合作。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在學習中的合作習慣的培養,使他們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是我們小學教師需要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下面是我在教學工作中的幾點嘗試,僅供大家參考。
一、積極營造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
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能夠使學生的思維積極活躍起來,有利于他們創造學習上的奇跡。合作學習的目的是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給每一個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空間,學生在充分表達自己觀點的基礎上,通過小組間的探討與交流,使他們的觀點不斷完善,新的想法不斷產生。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積極創設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覺得自己有自尊、能自強,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才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只有給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充分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學生才能在探究、合作中找到問題的結論,才能真正地激發求知欲望與學習積極性。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特別注重這一點,經常用幽默的語言或多種多樣的形式給學生創造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
二、培養學生的團結互助意識
由于學生的個性不同,有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想合作,不愿把自己的觀點告訴他人,也有的學生怕自己的見解不正確,說錯了遭人嘲笑。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因為數學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所以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夠產生不同的解題思路。學生間的合作,正為充分展示學生個性提供了較好的機會。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給他們創造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在交流過程中,就會出現不同的思路與方法,這樣就能使學生的思維火花碰撞出來。同時,我們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地發表自己的看法,要鼓勵他們參與到交流活動中,這樣學生就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在教學中,我有時組織一些小游戲,讓學生通過合作完成,使他們認識到,只有團隊之間的合作,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習慣
良好的合作習慣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小組合作是一個人人參與學習的過程,如果學生學會了與人合作,那么他就能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我的具體做法是:(1)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交流時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學生才會對合作的問題有一個深層次的認識,合作中才能與自己的同伴進行比較與篩選,使學生在比一比、想一想的過程中獲得最終的結論。(2)引導學生正確交流與傾聽。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采用一聽、一思、一講的交流方式,“聽”其他同學的發言,“思”思考問題的答案,“講”是講清自己的觀點。(3)注重學生合作后的反思整理。合作后的反思是學生在交流后的又一次升華。因為學生有著自己的認知結構,他們在學習中就會獲得不同的信息,反思就是利用這種差異,經整理形成最終的解決方案。
總之,我們教師應該認真堅持,給予正確的引導,給學生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合作意識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動力,使學生把握好合作的契機,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改變以講解為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并在活動中善于合作。那么,在這種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培養過程中,我們的學生就能通過合作交流的形式,完成小學數學的學習任務。
(作者單位 甘肅省山丹縣東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