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辦好學校,質量是生命線,而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在此,我著重談談,我們結合學校特點及資源,通過活動,引領語文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點滴做法。
一、理論培訓活動
每周三召開語文學科校本培訓例會,對語文教師進行培訓,聽取專家教授或者有突出貢獻的語文教師的理論知識講座和經驗知識講座,我們組織全體語文教師收看了全國歷屆閱讀教學大賽實況,組織他們到“孺子書院”查閱教學方略,還組織他們對全校的語文教學論文進行評審,以促進大家相互交流,相互促進,旨在提高他們的理性反思能力和教育研究水平,積累工作經驗。
二、青藍結對活動
在新教師和本年級段的優秀教師之間開展“青藍結對”活動,為期兩年。師徒之間經常性地進行工作經驗交流,“師傅”無私幫助,“徒弟”虛心學習,圍繞制訂教學工作計劃、確立教學目標、營造良好教風、開展教科研活動、幫助后進生等方面,通過研討、指導、學習,取長補短,提高新教師的業務素質和科研能力。
三、對癥下藥活動
將教師的課堂錄制下來,通過自省、他人建議等方式,不斷回放,深層研討,教師在處理課堂偶發事件過程中的不妥之處,教師群策群力,商議改進策略,探索更為合適的處理方法,幫助其積累教學經驗。
四、讀書競賽活動
定期為教師購買書籍,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朱永新《新教育之夢》、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等,并要求教師撰寫讀書體會,開展“讀書沙龍”活動。學校要求語文教師不僅要讀書,而且要學以致用,學校定期開展優質課競賽、教學設計競賽、說課競賽等,優質課予以展示,促使其自主學習,探索語文教學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五、溝通交流活動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教法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的教學節奏,如何使教學在互動中生成、在溝通中推進;怎樣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已經成為語文教師面前的“攔路虎”。學校每周舉行半天聽課評課活動,先由一名語文教師上課,課后,該教師說課,之后,聽課的教師各抒己見,進行評課,最后請教研組長進行整體點評。大家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中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有一支善于育人的教師隊伍,是學生的福佑,家長的期盼,更是學校的理想,社會的召喚。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師隊伍建設中走校本管理之路,引領他們真正用心、用情地去工作,能促進語文教師群體素質的提高,引領他們不斷專業化成長。
(作者單位 江西省南昌孺子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