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傳統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很多農村小學教師在實施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暴露出諸多問題值得我們反思。所以,教師應當走出誤區,增強課程意識,創造性地引導學生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以“生活”為紐帶,以“實踐”為基礎,以“體驗、感受、領悟和品味”為基本策略,讓學生在充盈著濃濃語文味的綜合性學習中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素養。
關鍵詞:學習方式;課程意識;創造性;語文素養
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它能較好地整合語文知識和能力,不僅能開拓廣闊的語文實踐的空間,而且成為溝通“課堂語文”和“生活語文”及其他學科的橋梁,這對實踐“大語文”教學觀,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廣大農村語文綜合性學習與生活相脫節的現象普遍存在,農村教師在實施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暴露出諸多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一、農村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不少教師對綜合性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在語文綜合性學習實際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
1.認識不夠到位,把學習當成累贅
很多農村語文教師對綜合性學習的認識存在誤區。她們沒有認識到綜合性學習的獨立價值,認為綜合性學習是補充,是附屬,淡化和削弱了綜合性學習應該作為“必修”的地位。也有些教師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課程價值有所認識,認為東西是好東西,但費時多,挺吃力,效果也不見得就好,可能還會影響教學進程,精力上投入不夠,整體上不夠重視。還有些教師狹隘地理解語文綜合性學習,以為完成了教材編排的主題學習就可以了。殊不知語文綜合性學習既是教材的編排,更是一種教學的理念和意識,綜合性學習應該成為語文教學的常態。
2.資源開發不足,讓學習迷失方向
許多教師在綜合性學習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中,過于依賴語文課本,沒有聯系學生生活和學校實際開發學習資源,“教教材”成為很多教師指導學生綜合性學習的常態。即使是現有課程資源,也有教師未能“吃透”,不能創造性地“調整”教材、“補充”教材,更談不上開發具有校本特色、班本特色、師本特色、鄉土特色的課程資源,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學習過程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嚴重影響了綜合性學習的教學質量。
3.指導缺乏方法,使學習錯失精彩
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缺乏過程和方法的指導。許多教師帶領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是因為教材編寫的需要,不是出于學生的學習需要,很多時候導入沒有問題意識,至于活動過程幾乎交與學生完成,沒有形成指導策略,沒有過程的指導這不是“自主”,而是放任自流,使綜合性學習的過程錯失了許多精彩。
二、農村開展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踐策略
“綜合性學習”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當走出誤區,增強課程意識,創造性地引導學生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筆者認為語文教師應該科學認識綜合性學習的基本特點,以“生活”為紐帶,以“實踐”為基礎,以“體驗、感受、領悟和品味”為基本策略,讓學生在充盈著濃濃語文味的綜合性學習中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素養。
1.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體驗語文的多姿多彩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生活,因此,生活實踐是檢驗語文能力的最好平臺。而借助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提高他們的語文實踐能力。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我們可以組織學生演課本劇、舉辦詩歌朗誦會等活動;可以讓學生寫廣播稿、倡議書、書信等應用文;還可以讓學生為家鄉的景點設計廣告語、導游解說詞等。這些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主動活潑地學習,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
2.了解地方特色文化,感受語文的豐厚底蘊
有人說:“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確,現實生活中到處洋溢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生命歷程,為學生成長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語文教師應以無限廣闊的生活背景為依托,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圍繞“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這個主題,我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綜合性學習。課余時間引導學生通過采訪家長,搜集一些關于家鄉過年過節的傳統民俗、鄉土風情、相關傳說,以及自身的獨特體驗,制作成手抄報,進行展示交流,體驗我國傳統佳節的獨特魅力。再比如,讓學生結合當地的石文化,去了解并收集家鄉石頭的歷史、石頭的種類及有石美譽之稱的名勝古跡等。學生的興趣十分濃烈,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聽說讀寫融會貫通,領悟語文的豐富內涵
綜合性學習的過程是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過程,體現了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及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要把綜合性學習貫穿于日常的教學當中。可以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組織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開展寫作、口語交際等活動,在活動中開展綜合性學習。
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課余生活也會給學生留下許多深刻而難忘的記憶。可以設計以“記錄自己的課余生活”為主題的寫作、口語交際活動,開展綜合性學習。主要設計以下幾個活動:(1)請學生用表格或日記形式記錄自己最近一段時間的課余生活及感受。(2)把比較有趣或感受深刻的事寫下來,寫生動寫具體。(3)交流分享學生的精彩課余生活。(4)評價哪些學生的課余生活安排合理,過得精彩,哪些學生寫得生動具體?再指導學生選擇最喜歡的課余活動寫一篇習作。通過上述活動的開展,就可以從生活實際入手,巧妙地把寫作、口語交際整合在綜合性學習之中,從而會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
4.快樂遨游書海世界,品味語文的博大精深
綜合性學習是與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一脈相承的。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要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不斷提高閱讀能力,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要教給一些方法,提出一定的要求,使課外閱讀能落實,有質量。可圍繞學生的興趣,開設專題性課外閱讀,開展綜合性學習。如,閱讀科普讀物、文學名著、名人故事等,一段時間安排一個專題,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如,在“我讀名人故事”專題閱讀中,可以這樣設計:(1)閱讀幾個名人故事。(2)舉辦“名人精彩故事會”競賽活動。評出“最佳演講者”,借此檢查學生的閱讀效果。(3)說說閱讀時遇到了哪些問題,提出未能解決的問題,師生共同商討解決方法。(4)舉辦“我喜歡的名人”辯論會,讓學生學會評價人物。這樣的專題性課外閱讀活動,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受到名人高尚情操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主動探究能力。
農村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為學生的學習注入了生命的活力,為教師的教學譜寫了嶄新的篇章。“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和形式是多樣的,需要廣大農村語文教師創造性地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拓寬語文學習的領域,使學生在廣闊的時空里學語文、用語文,開闊視野,鍛煉能力,多方面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熊梅.綜合性學習的理論和實踐.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03.
[2]郭元祥.生活與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基礎教育論綱.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3.
(作者單位 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箬橫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