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學應當教會學生把握重點。結合作文教學實踐,在分析作文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探討了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教學;現狀
小學作文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作文教學的任務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高年級的小學生已掌握了一定數量的語言材料,對作文的寫作方法有了一定的認知。如何使作文內容具體,語句通順,條理清楚,感情真實,是作文教學與訓練的重點?,F結合筆者的作文教學實踐,對高年級的作文教學做一粗淺的探究。
一、當前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大多數小學生視作文如虎,對作文缺乏興趣和激情,少有真情實感和個性,這是一個普遍的、不爭的事實。應該說,這與作文教學不無關系。筆者以為,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至少存在三方面的現象。
1.重作文輕情感。作文是學生內心世界的表達,是思想情感與價值觀念的真實表達。在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是,教師非常重視寫作知識與技巧的傳授指導,一味追求作文形式新穎、具有個性化的文章,而忽視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觀察、感受和積累的引導,從而導致學生在作文時更多地關注作文的結構和技巧,對內容與情感的真實性并不在意。更讓人遺憾的是,在考試成績的壓力下,教師要求學生背范文,建立各類文體的模板,作文時直接套用。這就是學生并未去杭州西湖,卻能夠寫出一篇高分景觀美文的原因。短期的高分作文效應掩蓋了學生作文本應具備的個性化體驗,本應在此過程中獲得的真實情感,因而阻礙了學生作文的發展前景。
2.重書面輕口語。作文教學中,語言表達能力的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又包括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兩種,兩者相輔相成。由于教學進度的制約,教材中每個單元的“積累、運用”里的“口語交際”部分,教師很少組織訓練,甚至不進入教案。課堂上所謂的訓練,也把“先說后寫”演變為“先寫后說”,長此以往,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逐漸下降,一旦發言,緊張結巴、條理不清的現象便屢見不鮮。
3.重指導輕講評。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指導和講評是兩個相互依存的重要環節。指導課解決“寫什么”,講評課解決“怎樣寫和如何提高”。對于作文基礎薄弱的學生采取“怎樣寫”的方法,“如何提高”是針對作文能力較強的學生。通過講評與指導,培養學生的作文鑒賞能力和修改作文的習慣,使學生能根據自己的作文實際,結合教師的作文講評與指導修正作文,獲得提高。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在作文教學中宜采取“重講評,輕指導”的教法。但大部分教師針對學生作文基礎薄弱的現狀,要么急功近利,采取“拔苗助長”的方式,強勢介入學生作文,在作文本上詳細批閱,要求學生遵循指定的修改方向重抄;要么在課堂上統一講評,淺入淺出,未能針對不同的個體因材施教,學生得到的仍然是寫作的思路和方法,而不知自己習作的得與失,很少體驗寫作的成就感,以致對寫作毫無興趣可言。
二、改變目前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現狀的策略
言為心聲、作文是學生思想情感的表露,作文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是一個人能否較好地運用語文知識及其語文素質的綜合體現。它不僅是衡量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砝碼,同時也體現著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綜合素養。在小學高年級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如何去除學生的畏難心理,引導學生主動地習作,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而體驗到作文的樂趣,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以為,重在從以下兩方面著手調整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發現生活。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痹谧魑慕虒W中,教師應適當將課堂遷移到課外,讓學生親近大自然,親身走進社會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世間的善惡。植樹節前,布置學生寫了一篇《植樹在自然》。植樹節當天,筆者將本班學生分組,走進大自然,分工協作進行植樹活動,并適時在現場布置作文題《植樹在自然》。學生作文的情況是,生動地描寫了自然的風景和植樹的樂趣,全文流淌的是鮮活的內心感受。筆者用攝像機全程將學生植樹活動的場景以及優美的自然風光記錄下來,并制成了CAI課件。在多媒體教室,筆者組織學生講評作文,運用多媒體教學增加趣味性。根據作文的實際情況播放影像資料,重現現場情景,讓學生將自己的前后兩文對照,發現自己作文的缺點,課后修改,取得了預期的效果,而且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由衷的興奮,發言踴躍,急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梢?,培養學生觀察、體驗生活和大自然是多么重要。
2.指導學生豐富課外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指導學生擴大閱讀量,是作文教學的一個最為有效的方法。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的詞匯量、語言的表達能力以及作文水平均會得到較大程度的增加和提高。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學生在平時的習作中,往往無話可說,表情達意不夠流暢、準確、生動,原因就在于平時的閱讀量不夠,語言積累和語言經驗缺少,導致文如嚼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指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內外閱讀,列出適合學生年齡階段閱讀的各類書籍,從而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寫作能力。筆者為學生所列的書單,包括中外名著、寓言、童話等青少年閱讀版,指定閱讀時間,課堂開展書評活動,指導寫讀后感。從三年級堅持到五年級,學生在閱讀中積累了各類知識,形成了語感,激發了靈感。有學生在閱讀《西游記》后,寫了一篇《西游記后傳》,用文言寫成,想象奇特,詼諧幽默,著實讓人驚喜。實踐證明,指導學生豐富課外閱讀,學生的作文能力均能得到較大提升,少數學生參加作文競賽屢屢獲獎。
總之,作文教學無定法,但根據學生的普遍性問題,讓學生親近大自然,體驗社會生活,廣泛閱讀課外書籍,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無疑是事半功倍的。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