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設情景,培養興趣,讓學生萌發口語交際的欲望
訓練口語交際能力,要為學生創造適宜的情境。口語交際訓練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光是說什么,還有怎么說。從提高口語訓練效果的角度來看,給學生創設一個和諧、寬松、愉悅的口語訓練的環境是十分必要的。一些介紹知識的課文,老師可以讓學生當解說員、導游,鍛煉其說話能力。學完《桂林山水》,就讓學生當導游,向游客介紹桂林的山水,解答游客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充分扮演導游和游客的角色。學習《小熊真可愛》后,指導時讓學生注意說話的語氣、表情來表現課文中人物的性格,可先在小組內說話,再代表小組向全班匯報,鼓勵他們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來豐富語言內容。
二、結合學生的生活訓練,形成愛說的習慣
要想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還要將課內外結合起來。不只是在課內進行訓練,還要和學生的日常活動結合起來。不僅要訓練說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的習慣。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應留心利用和創設各種說話情境,鼓勵學生多說話,尤其是當著眾多人的面說話。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是學生訓練口語交際能力的良好平臺。讓學生去觀察社會、觀察大自然,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進行總結,把它表達出來。回到班級教師給他們創造表達的機會,如課前三分鐘的時間、班隊會的時間等。
三、引發爭議,讓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發展
在教學中常常有一些爭論的問題,教師創設條件引起學生進行雙方面的爭辯,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習《只有一個地球》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創設“地球資源枯竭,可以到月球或其他星球上居住”,讓正反兩方面不同意見的同學展開爭辯。在激烈的爭辯中教師要提醒學生語言表達的規范、完整,既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又要尊重對方,聽清對方的意見。出現這樣內容的課文很多,教師要利用好教材。
四、對學生口頭表達的訓練,要建立激勵機制
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校應建立訓練激勵機制,形成制度固定下來:(1)嚴格要求學生講普通話,說話要完整。(2)要求學生發音清晰、準確,沒有方言土語、說話不重復啰嗦。(3)課堂教學要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做“說”的訓練。(4)每學期都要開展有關說的活動,如講故事、口頭作文、演講等形式。(5)不同的年級對口語表達有不同的要求,每個學段也都有所不同……這樣,學校有一系列口語訓練的方案,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全面落實,使口語訓練得到保障,為今后的口語交際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發區池西區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