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素質是由多項內容構成,心理素質的培養是一項復雜、細致的龐大工程。教師必須從今天做起,從幼兒抓起,把“培養幼兒健康心理素質”的工作滲透到幼兒園的各項工作之中,塑造具有完整素質(生理、新理、文化)結構的新一代。
關鍵詞:幼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從人的自身發展來講,健康的心理素質是人們獲得成功的關鍵。實踐證明,大多數學生在求學的路上承受了來自各方的壓力,但是有的學生卻半途放棄,有的卻可以抵達終點,且取得成就。目前,這種現象已經逐漸向低齡化蔓延。可見,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深遠的意義。這樣,能夠使他們從小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那么,在幼兒教育中,如何加強幼兒的心理健康呢?
一、對疏導幼兒的情緒、情感給予合理培養和高度重視
心理健康的必要條件就是具有良好的情緒、情感。情緒是人對客觀失去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而產生的態度和體驗,而需求是情緒產生的重要基礎。因此,滿足幼兒的需求是培養他們健康情緒和情感的首要前提條件。這里指的需求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另外,當幼兒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的時候,教師要進行合理的疏導,避免幼兒的心理產生其他不健康的情緒。當在合適、恰當的時機和適當場所的時候,教師可以給予幼兒宣泄自己內心不滿情緒的機會,同時還要給予幼兒調控自己情感的方式方法,且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幼兒時期,教師是他們主要的模仿對象之一。因此,教師要用積極主動、樂觀向上的心態面對生活,對生活充滿希望,運用自身的情緒來影響幼兒的情感。
二、實施合理的挫折教育,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
合理的挫折教育不僅能夠培養和鍛煉幼兒的堅強意志和不屈不撓的性格,還能夠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素質。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挫折教育的效用,善于運用激勵的方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教師可以運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實例對幼兒進行教育,使幼兒較容易接受,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當教師看到幼兒不小心跌倒且能夠不哭不鬧地自己爬起來的時候,要及時給予表揚。教師還可以運用平常生活中的實例,來教化其他的幼兒,使幼兒都能夠克服遇到的困難。
當幼兒遇到困難想著后退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運用童話故事里正面的人物形象,激發幼兒心底對成功的喜悅之情,使幼兒能夠戰勝困難,得到教師的表揚,成為幼兒學習的榜樣,進一步樹立幼兒的自信心。進行合理的挫折教育之后更要注重的是讓幼兒在成功體驗中樹立自信心。教師要經常給幼兒提供鍛煉和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其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之情。另外,當幼兒面臨困難時,教師要選擇正確的方法并且耐心地幫助其解決問題。讓幼兒在克服困難中積極面對,有利于培養幼兒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
三、注重實施個性化,指導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以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的個體差異為依據,從而更好地實施針對性教育。在幼兒教育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還要注重實施個性化教育,使每一位幼兒都能夠受到教育。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1.實施個別輔導
重視對幼兒的個別輔導是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實效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們通過組織案例討論,收集與幼兒有關的個案資料,全面、深入、系統地了解幼兒的心理特征,在大量的個案分析中積累經驗,制訂出個體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案。
2.問題幼兒的心理治療
由于幼兒心理發展滯后等原因,我國幼兒心理問題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不少幼兒表現出行為偏異、情緒障礙及人格方面的缺陷等。對已經出現心理障礙的幼兒,我們除了加大對他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外,還積極采取心理保健措施以及心理咨詢、治療技術,對他的心理障礙實施有效干預,促進問題幼兒轉化。
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更新教育觀念,在對各個層面的知識進行整合的基礎上,優化教育策略施以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教育才能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教師要從實實在在的小事做起,從兒童細微的心理表現入手,引導兒童行為、疏導兒童心理,讓不良心理消失在萌芽期,從而使每個兒童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市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