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中,自主探究新知是學生獲得知識、構建知識的重要環節,創設高效化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學生發現數學知識,通過自主探究活動來學習和建構知識。那么,怎樣的情境是高效化的呢?高效化的教學情境必須體現哪些特點呢?針對性,有利于學生明確自主探究的目的;趣味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性和思考性,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人文意義,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價值觀。
關鍵詞:高效化;教學情境;設計
自主學習、自我建構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是發展潛能的橋梁。從建構主義來看,學生的學習是自我建構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對信息的加工、轉換進行自我調節,通過同化和順應完成知識的建構,而創設情境是自我建構的最初階段。創設高效化的“數學情境”,應該特別注意所創設的情境必須是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并且是學生感興趣的,有利于學生發現數學知識和通過自主探究活動來學習和建構知識的“教學情境”。因此,在自主探究學習中,教師如何有效地創設情境呢?就此結合我的專項課題研究,談談個人的幾點體會。
一、新課程需要怎樣的“教學情境”
余文森教授說過這么一句話:“情境好比美味可口的湯,知識好比鹽,知識必須要融入情境中,學生才能容易理解、消化、吸收知識。”可見,創設教學情境是多么重要。
翻閱新教材,每節課的開頭都安排有情境圖,甚至有些練習中也安排了情境,教師在教學中創設情境也成了必修課,情境的創設幾乎也成了數學新課程的關鍵詞。因為有了情境,數學教學就會煥發生命活力;只有在現時的情境中學生才會感到數學的價值和現實意義,才會自主地建構知識體系,從而發展自己的思維,提高自己的能力。
1.實用的情境
在《角的認識》教學中,教師談話啟發:“同學們,你們認識角嗎?”學生紛紛舉手列舉出生活中的許多角:牛角、羊角、鹿角……接著教師提問:“誰來說一說生活中這些角是什么樣的?”學生各抒己見,好不熱鬧。隨后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角,誰來說一說這個角是什么樣的?”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議論了一番后,接著教師用投影儀出示了一個“口”,問:“你們看一看這個正方形它有幾個角?”學生一臉茫然:“沒有角。”
這種為了聯系學生生活,只是片面追求情境的有趣,而不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從而忽略了情境的負干擾,于教學何益?固然,情境創設要有趣,要聯系生活,但不是所有有趣的生活場景都可以不加選擇、不加節制地搬到課堂中來。
(1)情境創設的目的要明確。情境創設是為數學知識的本質而服務的,數學課就是教數學的基本知識,如果創設的情境脫離了這一點,那就不是數學課了。
(2)情境的創設能反映學生學習數學的思考過程,一個數學教學情境要包含一個數學模型,學生能夠借助它抽象出學習的內容,這樣的情境就可以反映學生學習數學的思考過程。反之,就只是課堂的裝飾品,不能為學生主動學習數學而服務。
2.合理的情境
情境中的信息應符合現實生活和事物運動發展的客觀規律,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它應是最有典型意義的事件,所包含的問題也是最適合知識教學的需要,最能激起學生自主探索、自我建構的興趣。
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渴求學習新知識的愿望油然而生,從而讓學生在強烈的反差中感知求幾個幾用乘法比較簡便。
在教學設計時,注意把鮮活的題材引入課堂,激起學生探索的欲望,從而使他們從容不迫地探索新知,有效地構建新知體系,這既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這樣合理的情境很適合低年段學生的學情。
二、高效化的教學情境體現的特點
1.針對性,有利于學生明確自主探究的目的
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主體探索、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中,攜帶著觀察、分析、操作、推斷、遷移等探索性的舉動。因此教師要根據探究的需要,圍繞探究的目的,創設能引發學生主動探究,促進學生知識的建構,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讓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同時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2.趣味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我們都知道小學生年齡小,上課易于疲勞,精神易分散,所以教師善于運用故事、游戲、實物來創設情境,以使一些教學內容變得有趣一點。因此,我們創設情境時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較快較好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新知的活動中來。
3.啟發性和思考性,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
解決數學問題的核心是要引起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習活動的思維含量。解決問題的過程應該是一個積極思考的過程。這就要求創設的問題情境必須要有思考性,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間。作為教學情境的材料和活動,必須富有啟發性和思考性,能激活認知,引發學生廣泛的聯想和思考,從而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4.體現人文意義,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價值觀
長期以來,數學教學比較注重記、練等方面的訓練,形成了“重科學教育,輕人文教育”的模式。學生學習往往處于被動狀態,多數學生害怕數學,同時也認為數學學習沒有意義,排斥數學學習。新教材注重了人文意義,如閱讀材料介紹了中國古代數學家所取得的成就;用“數學書寫的人生格言”,介紹了名人用數學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性格及追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奇妙;數學家的生平趣事介紹,則喚起了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責任感。這些故事創設了人文情境,引領學生走進數學世界,開闊視野,從而引起學生進一步的學習需要,發展了學生的價值觀念。
綜上所述,在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發展的陣地。從現代教學論觀點看,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設計學習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關信息,引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開動腦筋進行學習。雖然目前在我們的課改實驗中,自主探究、自我建構存在著一些問題,在情境的創設中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只要我們真正吃透課改精神,準確把握新理念的本質,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積極創新,相信我們一定能創設出既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又能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的教學情境,實現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施玉萍.怎樣創設一個好的問題情境.福建教育,2008(12).
[2]相友才.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小學數學教育,2008(9).
[3]彭國斌.數學教學中情境創設的誤區與對策.小學教學設計,2009(1).
(作者單位 江蘇省江陰市長涇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