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自己學習,所以我們要盡快“授之以漁”,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同時運用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識字,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可以提高識字教學質量。下面結合本人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介紹幾種主要的識字方法。
一、借助兒歌識字
兒歌生動形象,文字簡短有趣,易讀易記,讀來押韻上口,深受低段學生的喜愛。如學完復韻母“ɑi、ei、ui”之后,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調編出兒歌《小燕子》:“小燕子,飛呀飛,一把剪刀身上背。飛來又飛去,剪刀揮呀揮。剪得桃花紅,剪得柳枝翠,剪出大地披綠袍,剪出祖國山河美。”學生聽了,興趣盎然地跟著背。在大部分學生會背之后,我讓學生看著這首兒歌,帶有拼音指讀幾遍。最后,再讓學生用筆圈出這首兒歌中帶有“ɑi、ei、ui”的音節。就這樣,學生在背兒歌中積累了語言,在讀兒歌中認識了漢字,在圈圈畫畫中鞏固了漢語拼音。
二、運用實物識字
實物是識字的寶貴資源,如掛圖、報紙、水果、食品袋等物品。我們可以組織學生收集這些實物,剪下字做成“識字剪報”。如在教“榴”時,我先出示石榴的實物,問學生:“這是什么?”出示拼音:shí liu,學生拼讀后教師板書:石榴。這樣,學生把實物與生字相對照,減小了識字的難度,增加了識字的情趣。然后,再利用實物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石榴,反復識記這個字。
三、通過字謎識字
在認識生字中引入謎語,讓學生通過猜謎來學習和記憶某些生字,會極大地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好的字謎其實就是一種字形字義分析的過程。如教“冰”字時,我出示謎語“左看兩點水,右看水兩點。細看不是水,敲敲硬邦邦。”通過念字謎,學生無意識中記住了生字的各個組成部分。總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編一編兒歌、字謎,幫助學生識記生字。我還鼓勵學生自己動腦編字謎讓大家猜,簡單乏味的生字變成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謎語,學生猜謎的過程就是識記生字的過程,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
四、采用比較法識字
漢字在文本里的出現遵循了先易后難、先繁后簡的原則,所以由獨體字可引出許多新字,如教“法、丟”時,我先復習“去”字,再以舊字帶新字,編成一句兒歌:“去”字頭上戴斜帽,丟丟丟;“去”字旁邊冒水泡,法法法。另外,給所學的字添減筆畫,也可學習許多新字,如公—么、日—由—甲,這樣既能互相比較,又能達到識字的目的。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同樣也可用比較的方法進行教學。另外,給所學的字添減筆畫,也可帶出許多新字,如午—干、日—田—白,這樣既能互相比較,還能達到識字目的。
五、結合競賽識字
根據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我們運用競賽的形式進行識字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鞏固已學知識。比如:“開火車”,以小組為單位,快速念出字卡上的字,哪個小組“火車”不間斷,哪個小組獲勝;“我也要當老師”,誰先記住了生字,誰就可以當老師來教同學們識字;“考考你”,以小組為單位,準備好字卡,迅速挑出組長所念漢字的字卡,組長輪換著擔任。通過各種競賽,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熟練掌握所學的生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識字學習由枯燥變為有趣。
六、找到熟字識字
隨著識字數量的增加,學生學習生字時,我們要引導他們把生字和熟字或熟的偏旁聯系起來,逐步掌握觀察、分析、記憶字形的方法。如加一加:票字加一個風字就組成飄;換一換:“蘋”把“艸”換成“讠”變成評;合一合:利用學過的字組成新字,自+心—息;找一找:找出和它音近、形近的字進行比較區別,如天—夫等。我們要鼓勵學生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來記憶字形。學生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找一找”中不僅記住字形,也提高了學習生字的積極性。與此同時,學生的觀察、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也在識字過程中得到鍛煉。
識字教學是一項艱巨的教學工作,識字教學的方法有很多,怎樣才能在眾多的方法中找到適合不同學生個性的方法呢?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方法、積累經驗。總之,在識字教學中,我們如能以滿腔的熱情為學生鋪路搭橋,幫助學生尋找出隱含在漢字中的童趣,那么識字將不再是學生的負擔,而會成為一種樂趣。
(作者單位 浙江省義烏經濟開發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