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愛乒乓”園本課程目標要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和幼兒身心發展水平
1.“我愛乒乓”園本課程目標的定位
幼兒園“我愛乒乓”園本課程近期目標的定位要以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為依據,既要考慮到質的問題,又要考慮到量的適度。如過多過細,就會束縛教師和幼兒的手腳,過于寬泛,則教師無從把握和操作。幼兒階段心智的開發,應著力于幼兒發現問題的積極態度和對客觀世界的好奇心的培養。教育的超前性應體現在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而不是拔高“我愛乒乓”園本課程目標。
2.“我愛乒乓”園本課程目標的形式及選擇
在教育目標的設置上要因教育的側重點而選擇不同的目標模式。如教育的側重點放在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上,行為目標的模式比較有效。若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生成目標模式較為適合。若培養幼兒創新精神,表現性目標模式較為合適。
3.“我愛乒乓”園本課程目標的設置應將宏觀目標與微觀目標分級制定
將目標設計與過程設計緊密結合起來,由國家制定統一的最低課程目標,各幼兒園再根據省、市級目標,制定本園的“我愛乒乓”園本課程目標,選擇“我愛乒乓”園本課程內容及教育形式。這樣,既能保證“我愛乒乓”園本課程目標與國家教育目標的統一性,又能確保其符合地區教育發展的實際。
二、“我愛乒乓”園本課程內容要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和實際需要
1.幼兒身心發展的敏感期
兒童心理發展的敏感期,是指兒童學習某種知識和行為比較容易,兒童心理某個方面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錯過了敏感期或最佳期,學習起來就比較困難。不同年齡對學習的某個方面有不同的敏感期。我園“我愛乒乓”園本課程必須考慮到幼兒身心發展的敏感期,分階段,有重點,合理安排內容。而大部分課程在內容設置方面沒有體現這一點。園本課程內容多是各學科平均鋪設,只追求形式上的“全面發展”和“我愛乒乓”園本課程內容的全面性、系統性,沒能真正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
2.幼兒的記憶規律
幼兒的記憶效果與事物的重現率成正比。因此,在內容的選擇方面,要以幼兒身邊的生活為主,以幼兒常見和經常接觸的事物為主。教學進程也應該是螺旋式上升,盡可能在重現幼兒已有的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提升。但是,這里所說的重現,不是簡單的重復和再現,而是以幼兒已有的經驗為基礎。
3.幼兒的生活實際
我國全日制幼兒園,幼兒每天在園平均時間可達9小時。三餐兩點的吃、喝,外加拉、撒、睡、洗、穿戴等用去近6小時,除去每天2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余下的是教育活動時間。也就是說,幼兒正式的教育活動時間每天只有一個多小時。事實上,幼兒在園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忙于日常生活瑣事,如果我們的“我愛乒乓”園本課程內容脫離了幼兒生活的實際,只等在每日一個多小時之內完成我們預定的教育目標,勢必造成教師為了完成教育任務而忙不擇法,幼兒因達不到預定目標,失去自信或望學生厭。
三、“我愛乒乓”園本課程教育方式要尊重幼兒的興趣、情感和認知特點
其一,在幼兒園“我愛乒乓”園本課程的具體教育活動中,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作為個體態度的重要成分,作為其學習的內部動機的重要成分,是教育者選擇教育形式必須首先考慮的。幼兒階段最大的興趣就是“玩”。所謂的“玩”就是游戲。
其二,要考慮幼兒的思維特點。教育學、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身心發展有明顯的順序性,如思維發展,總是由具體實物思維到具體形象思維,再到抽象邏輯思維。3~6歲的幼兒,理性思維能力較弱,對事物的認識主要依賴于感性認識。
其三,要考慮幼兒的記憶力與注意力的發展特點。3~6歲的幼兒注意和記憶特點是無意注意和無意記憶占優勢地位,有意注意和有意記憶逐漸發展。幼兒的注意和記憶的發展,主要依賴于事物的物理性質;幼兒的興趣和情感需要;活動中感官參加的數量;記憶任務的意識和活動動機。總之,幼兒的記憶是從機械記憶到理解記憶,從形象記憶到抽象記憶。
四、“我愛乒乓”園本課程評價要重視教育過程的評價
目前,幼兒園“我愛乒乓”園本課程的評價工作比較欠缺,幼兒園普遍用對教師的工作評價來代替對“我愛乒乓”園本課程的評價。而且多是以幼兒的學習結果和發展狀況作為評價的主要指標,而忽視了“我愛乒乓”園本課程結構、內容、活動過程、教師的觀念、態度、活動組織形式、師生互動的質量等評價指標。
另外,評價內容片面、手段單一,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存在著簡單化、唯量化等弊端。筆者認為,依據“我愛乒乓”園本課程概念,我們不難得出:“我愛乒乓”園本課程的評價就是施教過程的評價。因此,幼兒園的“我愛乒乓”園本課程評價要以“過程評價”為主要評價指標,重點測評教師的教育思想、理念在教育過程中的體現,即選用的教育內容、方法、形式、策略以及提供的教育材料的適宜程度和幼兒參與活動的程度、情緒及效果。當然,這樣的評價定性成分較多,不易操作,還需不斷探索方法和途徑。
(作者單位 江蘇省吳江市盛澤第二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