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對孩子的影響是很重要的,作為家長要想兒女能幸福一生,不要錯過教育孩子的最好時機,使良好習慣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使每個孩子都能邁好人生第一步。
關鍵詞:習慣;品行;引導;需要;家庭;塑造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方組成的終身教育體系。割裂任何一方的教育都是殘缺不全的畸形教育,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國際型人才的需求要求我們在重視學校教育的同時也要提升家庭教育觀念。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即家庭、學校、兒童所在的集體、兒童本人、書籍、偶然出現的因素。從排列順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兒童的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這位教育學家心中占據相當的地位。為此,家長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本人認為,習慣的養成對于孩子的教育至關重要。
英國作家永薩克雷曾說過:“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可見,良好習慣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意義,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一、從細處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發生在學生身上的種種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那么如何從細節上來培養孩子的習慣呢?
先看看下面兩個媽媽與孩子相處的行為:
客人要來,媽媽忙著準備擇菜,把菜搬到院子里,媽媽對麗麗說:“寶貝,媽媽的腳蹲得有點酸了,給我拿把椅子,好嗎?”“好。”“哦,麗麗真乖,謝謝你了。”麗麗也蹲了下來,說:“媽媽,我幫你吧。”“嗯,好啊,麗麗懂得幫媽媽的忙啦。”“你算算看,籃子里有幾個辣椒?”“哇,麗麗長大了,都懂得算出來了,如果媽媽再拿3個進去,會是幾個呢?”……菜做好了,香噴噴的,麗麗想吃,媽媽對麗麗說:“今天,叔叔阿姨要到我們家做客,他們是客人,應該等客人來了一起吃,這才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是嗎?”“是。”“麗麗最懂事了。”
再看看東東媽媽,她站在水池邊正忙著洗衣服,東東呢?拿著襪子,學媽媽的樣子抹著肥皂洗了起來,媽媽嚴厲地說:“走開,別搗亂。”東東放下襪子,拿起旁邊的棍子,玩起了衣服泡泡,媽媽轉過頭來,大聲叫著;“別玩,再玩,就揍你!”東東放下棍子,玩起了旁邊洗衣池流下來的水,把褲子弄濕了。媽媽看見了,走過來抓起了東東的衣領,啪啪幾下打起了屁股,還不住地罵:“叫你不聽話,叫你不聽話。”這時候,東東“哇哇”大哭了起來,媽媽不管那么多,只顧著低頭洗衣服。中午,菜做好了,東東吵著要吃,媽媽說:“舅舅還沒來呢,急什么?”可是淘氣的東東趁媽媽不注意爬上了桌子,用手大把大把地抓起菜吃,等到舅舅來了,才發現菜只剩下一半了……
在這里,麗麗媽媽能在細節上利用機會教育孩子,把孩子積極的情感較好地調動起來,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而東東的媽媽則是用呵斥的辦法,使孩子的情感受到壓抑,從而產生逆反、敵視、怪癖等心理狀況。
因此,孩子品行習慣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還需要家長懷著積極的態度,充滿熱情的愛子之心和強烈的家庭教育觀,用耐心的態度,細心地對待身邊的每一件事情,注重細節,調動情感,即善于從細節上培養孩子的思想認識和行為習慣,調動孩子的積極情感,更快地適應社會,相信望子成龍的家長們,一定能把孩子帶上好的路途上來的。
二、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孩子的生活是由一點一滴的小事組成的,而孩子在家里的時間又特別長,作為家長:(1)應該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3)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一日三餐按時就餐,不挑食,不偏食,不吃垃圾食品;(4)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還要盡量幫父母做些家務事。
要想做到這些,需要家長們狠下心來,放手讓孩子們做,還要堅持不懈,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家長什么事情都是包辦,養成了孩子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毛病,并且還不懂得感恩。其實,我們家長的溺愛剝奪了孩子們的自立能力,我們要相信孩子,鼓勵讓孩子去動手、去體會是很有必要的,這也是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所必需的。人的成長沒有捷徑,任何習慣、行為和技能都來源于不斷的摸索和練習,任何一個好習慣的養成和不良習慣的糾正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長一定不能操之過急,良好習慣的養成是一個細工慢活。家長一定要用自己的耐心和愛心,不斷地總結方式方法,不斷促進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美酒的釀制需要時間,孩子的成長同樣需要父母耐心地守候。
三、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孔子說:“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如果孩子能夠在少年時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他便會將追求知識、努力學習當成生活中重要的一件事情來對待,而不需要父母或者他人再三催促。習慣的力量是驚人的,它通過每天的點滴積累影響著孩子一生的發展。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追求知識的資本,孩子通過每天不斷的積累和鞏固,他的學習就產生了“滾雪球”的效應,最終使學習產生質的飛躍。
1.指導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孩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獨立思考是真正追求知識的孩子不可缺少的良好習慣。學習不是機械地重復一項又一項的記憶工作,知識需要經過不斷的思考才能更長久地沉積在孩子的大腦里,經過思考后的知識才能被記憶得更加深刻和持久。父母要重視孩子的提問,認真地回答孩子的問題,鼓勵孩子在學習時多思考,多提出疑問,并且指導孩子去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是一個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
2.指導孩子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培養良好的生活態度
合理安排時間既反映出一個人的學習和生活態度,也可以為孩子贏得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它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那些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父母可以在與他們協商后制訂一份科學合理的時間安排表,并且設置一定的獎懲措施,促使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培養他們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
3.指導孩子養成書寫的習慣
工整書寫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它可以反映出一個人對學習和生活的態度,并能展示他的獨特個性。書寫仍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基本技能。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時應該把書寫練習當作孩子的一門專門課程,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訓練。例如,指導孩子學會正確的坐姿、握筆的姿勢,告訴孩子一些基本的書法知識,例如,字的基本構成、筆畫順序和字間距的問題等。對于孩子錯誤的書寫姿勢,父母應該及時糾正,隨時對他們的書寫習慣進行監督。
4.培養孩子認真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及時吸收和積累所學的知識
認真完成作業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足以讓孩子終身受益。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寫作業時應該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寫作業時應該認真進行思考,自己不懂的地方不能蒙混過關,要及時向父母請教;寫作業時態度要端正,書寫要工整。
5.指導孩子養成多閱讀的好習慣,不斷拓展孩子的知識面
多閱讀有益的課外書籍才是知識積累的正確之道。閱讀可以使孩子增長見識,體會到書中文字的魅力,引起孩子內心的共鳴,是一種使知識與精神雙豐收的良好學習習慣。
總之,我們每一位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要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順應孩子的心理特點,必須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良好習慣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使每個孩子都能邁好人生第一步。
重視家庭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作為學校,有義務、有能力對家庭教育進行適時、適當的指導。為了共同的目標,我們必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作者單位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城廂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