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葉瀾教授曾說:“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語言文字,才能使其變成生命的涌動。”而生命涌動的課堂需要學生與文本之間充分對話交流來實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些都告訴我們這些一線教師只有用心靈、用情感去促成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讓學生隨文起舞、循情而動,因境而歌,達到情感的共鳴,獨特的感悟,靈性的放飛,實現生本交融、和諧共存,語文教學才能真正回歸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語文課堂也才能真正在生本對話中靈性飛揚。
【課例】
師:在石榴園,小朋友們還看到哪些喜歡的景物呢?我們接著說。
生1:我看到了石榴花。
師:你看到的是什么樣兒的花?
生1:火紅的石榴花。
師:你是從課文的哪些詞句中讀出來的呢?
生1讀。
師:(點擊課件:出示“到了夏天……”)誰還看到了這火紅的石榴花,讀給大家聽聽。
生2讀。
師:這花的顏色多吸引人啊!繼續說,你還看到了什么樣的石榴花?
生2:我看到了越開越密、越開越盛、掛滿枝頭的石榴花。
師:“密、掛滿”說明石榴花怎么樣?
生2:說明石榴花很多。
生3:說明石榴花特別多。
師:(點擊課件)對,老師讀了這些文字后,畫了一幅畫,也想表現出石榴花的多,想請同學們評一評,好不好啊?
生(齊答):好。
(師點擊課件)
生4:畫得不好,因為花不多。
師:為什么這么說呢?老師不服氣。
生4:因為書上是這樣寫的“花越開……”,我從“密、掛滿”幾個詞知道了花很多。
師:老師接受你的意見,把畫改一改。(點擊花1)同學們,行不行?
生(齊答):不行。
(師點擊花2)
生(齊答):不行。
師:(點擊花3)現在可以了嗎?
(生意見不一)
師:小朋友們都很有主見,認為行的小朋友有什么理由?
生5:我認為行了,因為花已經很多了。
師:說的好像有些道理。(對著說不行的小朋友)這位小朋友真勇敢,敢和大家唱反調,大聲說說你的理由。
生6:我認為不行,因為花還沒有掛滿,枝頭還有空隙。
師:你真會思考,看得也很仔細,看來還要再改。(點擊花4)好了嗎?
生7:好了。
師:(點擊回到文字)能不能把花的多朗讀出來?
生7讀。
師:花不夠多,就像老師開始的畫一樣。
生7再次讀。
師:花好像多了。
生7三次讀。
師:能再多些嗎?
生7四次讀。
師:用心聽的小朋友想給他提個醒嗎?
生8:我發現他把“盛”也讀成了“密”。
師:你再讀讀,老師相信你能行。
生8再次讀。
師:讀得真好。而且你把掛滿讀得特別重,好像一下子就讓我們看到了這么多的花。還有哪個同學能像他這樣讀?
生9讀。
師:你讀得特別慢,好像花兒在一朵一朵地盛開。
師:小朋友們讀得真好,通過你們的讀,我們看到了掛滿枝頭的石榴花。小朋友們還看到了怎樣的石榴花呢?
生10:像小喇叭一樣的石榴花。
師:書上是怎么寫的?請你讀讀。
生10:走近看……
師:(點擊課件)認真讀讀這句話,你感覺到這句話寫的石榴花怎么樣?
生10:活潑、可愛。(板書:活潑)
師:你是從哪個地方讀出來的?
生10:正鼓著勁兒在吹呢。
師:吹什么?
生10:吹喇叭。
師:是怎樣吹的?
生10:鼓著勁兒吹的。
師:鼓著勁兒吹是怎樣的?(生自由表演)誰來表演表演?就請你們吧,打扮得很可愛的小姑娘。
(生演)
師:她表演得真好,從她的表演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
生11:調皮!
師:對,這句話就該讀出石榴花的調皮,誰來試試?
生12讀。
師:調皮嗎?誰再讀讀?
生13讀。
師:還不夠調皮,誰再試試?
生14讀。
師:你把“呢”讀得長長的,讓人感覺到你對石榴花的喜愛。
【反思】
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主動深入文本,并自始至終保持旺盛的讀書興趣?教者巧妙地運用了“以畫促讀”“創境表演”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自主、深入地品讀文本,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怎樣才能引導學生讀出石榴花的特點呢?教師獨出心裁地先出示一幅畫,讓學生結合課文評一評畫得如何?這一設計,一下子誘發了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欲望,學生在潛心會文中很快就讀懂了文意。然后抓住“滿、密、盛”等詞語進行生生對話、師生對話。在對話中,通過理解以上語言文字,既對花多、美等特點有了深層的感悟和理解,又品味了語言,體會了用詞的準確,訓練了語感,同時還引導學生進行了情感體驗。在理解石榴花一段時,老師說“鼓著勁兒吹是怎樣的?”將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引領學生進行了情感體驗。這樣的設計,將閱讀教學與學生生活、生命體驗密切聯系,把語文和生活緊密聯系,豐富和提升了學生的精神生活,撥動了學生心靈和情感的琴弦,引發了學習興趣,更讓課堂煥發了生命的活力,學生自始至終興趣盎然,有情有趣。
那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如何為學生搭建一個與文本對話的平臺,讓學生走進文本,實現與文本的對話呢?結合教師多年的教學實踐,談幾點拙見。
一、自讀,感悟文本情感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真正的閱讀,是與文本作者心靈的溝通與對話,是由一個生命進入另一個生命的融合重建過程。一篇文章內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讀者,非得靠反復自讀。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多給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通過抑揚頓挫、長短徐疾的朗讀,化無聲文字為有聲語言,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這樣才能讀出其中的味道,讀出其中的深層含義,感悟文章的真諦,達到“情自心中來,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二、想象,感受文本意境
豐富的想象能給人類心靈世界以自由,讓思維的觸覺上天入地,創造出新形象、新思想、新啟迪的翅膀。“關注兒童的想象世界”,這是新教材中選文的一個突出特點。想象是智力活動的翅膀,是智力活動富有創造性的重要條件。低段學生的想象豐富、獨特,在閱讀教學中,為學生創設想象的時空也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好辦法。
學生在學習一篇課文時,可讓學生把自己當成文本中的角色,將自己設身于文本所描述的情景之中,同時結合自己已有的個性的思維方式、情感體驗,張開想象的翅膀,走進文本中角色的內心。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個性體驗,進行充分的想象,不僅大大地豐富了課文的內容,同時也發展了他們自己的求異思維,鍛煉了他們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參與閱讀的熱情。
三、表演,豐富文本內涵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兒童的形象思維占主體,對于直觀事物感興趣。”教材中的課文故事情節生動。學生可以通過表演展現課文內容,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激發內心情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
抓住孩子想象豐富、喜好表演和表現的性格特點,通過表演引導學生注意抓住表現人物動作、語言、神情的詞,很自然地實現了對詞語的理解和內化;在借助課文中的詞語進行想象和當時情景的再創造中,不但恰切地再現了課文,而且在內容上豐富了課文,在情感上融入了人物的心,感受到了人物的情,使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了具體的動作、神態和語言,具體、形象而生動,使學生的思想感情得以升華,同時,也使學生體驗到閱讀的樂趣。
總之,現在課堂上,教師要堅守人文主義的精神家園,尊重學生與文本對話。只有這樣,每個學生才能在閱讀之中從容地讀出屬于自己的那片天地。讓課堂因生本對話而精彩!
(作者單位 江蘇省東臺市東臺鎮海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