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女人都幻想過穿著自己設計制作的衣服,背著自己設計制作的包包,擁有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不過,真正能夠實現夢想的人卻寥寥無幾,因為這不僅僅需要才華,還需要很多堅持和勇氣。作為設計師的郭思陽,卻不僅把理想停留在幻想階段,而是真正在業余生活中學習并實踐起了制作手工皮包,成為了一個手做皮包達人。
勿以“包”小而不為
很多人看到郭思陽親手制作的皮包后都會情不自禁地感嘆:如此精致漂亮的皮包到底經歷了何等“慘烈”的過程才能手工做出來啊?!而和很多事情一樣,郭思陽制作皮具也是從最簡單的東西做起,才有了后面的“不可思議”。
“說起做手工皮具,不能直接從皮包說起,得從筆袋說起。”郭思陽告訴記者,她親手制作的第一件皮具就是一個筆袋,因為它是比皮包更適合初學者制作的“入門款”。
第一次制作筆袋的事情要追溯到郭思陽讀大學的時候了。因為學校旁邊有個專門制作汽車座套的工廠,廠里經常會有一些剩余的邊角料。一次偶然的機會,郭思陽得到了工廠制作剩下的一塊面積還算不小的邊角料,“當時我正好沒有筆袋用,就想不如用這塊皮子做個筆袋來用吧。”這個想法立即就被郭思陽付諸了實踐。“大概只用了一兩個小時的時間我就做好,而且過程也比較順利。”第一個手工皮具從郭思陽的手中誕生后,讓她獲得了不小的成就感,也給了她極大的信心,于是制作更復雜手工皮具的想法就自然地誕生了。郭思陽制作的第二件皮具是一個小腰包,如果說制作簡單的筆袋只是小試牛刀,那么從這個腰包開始,郭思陽的“皮友”生涯就正式拉開帷幕了。
為了能夠獲得更多制作手工皮具的材料,郭思陽開始“討好”學校邊那個汽車座套加工廠的人,“掃蕩”了不少可以利用的邊角料來練手。而郭思陽也開始尋找一些志同道合的“皮友”,在相關的論壇上注冊,加入一些“皮友”群,慢慢地融入了“皮友”圈子厚,郭思陽成為了一個“死心塌地”的“皮友”。
因為郭思陽的動手能力強,加上本身又從事設計師的工作,沒過多久,她就開始動工制作復雜的皮包了。“現在我能做體積比較大同時結構也復雜的包,不像剛開始只是縫個簡單的筆袋。但是,如果沒有當初那塊別人不要的邊角料,如果沒有當初那個簡單的筆袋,也絕對不會出現我后面的皮具作品。所以說,做手工皮具這一行,勿以‘包’小而不為哦!”郭思陽笑著說。
困難重重但信心滿滿
為了能更好地學習手工皮包制作,郭思陽專門在“皮友”群里拜了師父。“師父是給很多國際皮包大品牌做修理的巧匠,我在師父的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郭思陽的師父曾經告訴她,一塊皮子最后能做成什么樣的包,要看制作者怎么感受它。在開始制作之前,得跟皮子“講話”,只有充分了解了一塊皮子的質地,才能判斷出它適合制作成什么類型的包。
完成“對話”的第一步之后,制作皮包的繁瑣程序才剛剛開始,設計、畫圖、裁剪、縫紉、裝訂……“一個皮包最短的制作周期也要1個月,而且還要保證過程中不要出現意外。”郭思陽告訴記者,她制作一個橙色皮包時就出現了“意外”。為了讓這個包看起來更有型,郭思陽特別在皮子中間夾了定型版,所以皮包的每一面都很硬,在縫制時是要從里面下手,翻過來套在模子上,等縫完了再翻回去。可是定型版就成了“攔路虎”,因為皮包太硬,最后根本沒辦法從模子上翻下來,于是這個讓郭思陽魂牽夢繞很久的包包在完工后,活生生地在模子上套了1個多月。“當時我就向‘皮友’們咨詢,尋求可以把包翻下來的方法,結果答案都是否定的,大家都說根本無法將包包翻下來了,只能拆了之后拿下來,皮子就浪費掉了。”被潑了一頭冷水后,郭思陽卻沒有放棄努力,最后她只好用最“簡單粗暴”的方法,用力把皮包翻了下來,沒想到那些紙質定型版居然沒有斷,翻下來之后可以好好地使用,“真是萬幸,我現在都無法想象當時可以誤打誤撞地使勁就翻下來了而且沒翻壞。”最然制作皮包的過程中遇到過很多難題,但是郭思陽說:“實踐中確實會不斷出現各種難題,但是一邊做一邊遇到問題一邊解決問題,就是積累寶貴經驗的過程。”
包贈識貨人
手工制作皮包的過程自然是非常辛苦的,但郭思陽非常熱愛這項工作。有時候,靈感和創意突然來了,已經上床睡覺的郭思陽都會立刻從床上“彈”起來,把靈光乍現的設計圖畫出來。
經歷過艱難的創意和制作過程,郭思陽自然對自己制作的每個皮包都“疼愛有加”。找她“求包”的人不少,但郭思陽并不是有求必應,甚至有人要出錢買她做的包,她都未必肯賣。“如果是個跟這個包很配并且也懂得欣賞這個包的人,我可以分文不取送給他,算是以包會友。但如果是完全不懂包,也不懂得欣賞這個包的人,那我只能說你跟這個包無緣,千金不賣!”
雖然在制作皮包上還只是個業余愛好者,但是郭思陽卻有著以后專業制作皮包的理想。“目前這個理想還有點遙遠,但希望以后能實現。我家里人都很支持我的,奶奶經常拿著我做的包跟別人炫耀!說不定哪天你們就可以定制到Made In郭思陽的皮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