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鳳城市委書記王國強的名字在該市官方網站上消失,一些媒體根據調查發出報道說,王國強已經“攜款外逃”。但各家媒體報道的都是“傳聞”,而鳳城官方及它的上級至今沒有向公眾提供明確的權威消息。
由于官方沉默,無人能辨別以下傳言的真假,包括王國強是否早已是“裸官”了,他的家屬是否提前移居美國,他卷走的款項是否高達2億元,等等。
互聯網時代無數突發事件已證明,當出一件涉及官方的丑事并及時被公眾通過官方主動公布的途徑了解時,它帶來的危害是最小的。只要官方對這件丑事有隱瞞、刻意淡化的動作被輿論發現,那么這些動作的力度有多大,事件的危害性就會增加同樣多甚至更多。
中國的信息公開同上世紀末相比已經向前走了很遠,直到不久前,官方對自然災害的死亡人數還諱莫如深。現在需要所有官員都深信不疑:一個壞消息能在中國被瞞住的時代徹底結束了。
一些人遇壞消息時想瞞住它,在很多時候是出于部門甚至個人私利。他們有可能是某種意義上的相關者,這樣做有利益上的邏輯,但決不能鼓勵這樣的官場潛規則。
一個再壞的消息,今天也掀翻不了中國。即使哪個地方真出了“大事”,如什邡、啟東之前的樣子,國家也有能力恢復這些傷口。中國官方要對自揭傷疤有自信。
只有把“丑”主動露出來,堅決與它做切割,它的重復出現概率才會降到最低。比如出一個貪官,媒體的追究和“反思”很洶涌,這一切會對出現貪官的前后環節都形成震懾力,再出同樣貪官的可能性就會小很多。
透明中國不會一下子到來,但中國越來越透明是不可阻擋的趨勢。適應并配合這個趨勢,就會主動,雖有表面麻煩,實則清除了很多潛在“地雷”。想在大潮流中給自己營造別人看不見的巢穴,誰這樣做都會置自己于慢性或突然爆發的風險中。
(摘自《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