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猜猜我是誰?”我就像歡快的小鹿,連蹦帶跳地朝姐姐沖了上去,蒙住她的眼睛。姐妹倆快樂地笑著,享受著這溫馨親情。可老媽卻厲聲喝道:“都17啦,還像小孩似的,快進屋學習去!”老媽的命令總讓我無法抗拒,我灰溜溜地向房間走去。唉,17歲,很大嗎?不是很大吧!望著窗外追逐嬉鬧的小孩,孤獨和無奈襲上心頭。17歲,就該接受這份寂寞?就該面對這份無奈?我腦海中寫滿了問號。
“老師,作業太多了!”“是啊,都做不完!”在書山題海浴血奮戰的我們抱怨著。“累?我告訴你們,不累不叫高中,累是家常便飯。別忘了,你們已經是大孩子了,已經不再是‘野小子’和‘黃毛丫頭’了。連這點困難都克服不了,還怎么去面對高考?將來怎么去面對社會?”班主任用他那橫飛的唾沫“澆灌”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
什么啊,因為我們是大孩子了,就得面對堆積如山的作業?難道年齡的大小與作業的多少成正比嗎?什么邏輯啊!老天啊,行行好,賞個雷,劈死我算啦!
我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有痛苦,有乏味,有辛酸,有無奈。這些都溶在汗水中形成溶液,而這溶液就叫“生活”。
17歲的腳印如難懂的詩行,兒時的天真與爛漫,少年的迷惑與輕狂,都被七彩的絲線串起,成為生命的永恒記憶。
成長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力量。在必經的路口,我嗅到了迷人的芳香。春天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它承受了沉甸甸的過往,承受了沉甸甸的收獲,亦如我承受著的老師和家長的期望、沉重的壓力和這份寂寞與無奈。
17歲,不能老在寫寫畫畫中享受生活;17歲,不能再像孩提時那樣與小伙伴追逐嬉鬧;17歲,也不能再依靠老師,得時刻如鬧鐘般提醒自己將學習放在第一位。
無奈后,我選擇坦然面對。步入17歲,少了份稚氣,多了份成熟;少了份沖動,多了份思考;少了份怯懦,多了份堅強。
17歲,無奈中我走向成熟!
【作者系山東省陽信縣第一中學啄春泥文學社社員,指導教師:張圣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