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
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
2.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易經》
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告子下》
4.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唐]魏 征
5.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宋]歐陽修
6.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宋]王安石
7.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處順境中,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明]洪應明
8.草木不經霜雪,則生意不固;吾人不經憂患,則德慧不成。——[清]沈近思
9.患難困苦,是磨煉人格之最高學校。
——梁啟超
10.憂患激發天才。
——[美國]霍勒斯
【經典素材】
日本人的憂患意識
上世紀70年代初,正是日本戰后崛起,第一次超過所有西歐列強,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之時,日本舉國卻并無“崛起”之類的議論。相反,更多人在談論《日本沉沒》。這是日本作家小松左京的一部科幻小說。小說上冊共售出204萬本,下冊售出181萬本,作者由此獲利1.2億日元。而由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則獲得約40億日元的票房收入,觀眾累計達880萬人次。一時間,“日本沉沒”成為當時日本最熱門的話題。30多年過去,彈指一揮間,2006年日本經濟已連續5年保持增長,許多人都認為這是難得的佳績。但日本又重新拍攝《日本沉沒》,新版影片中,由電腦特技制作的地震和海嘯場面極具現場震撼力。2006年7月15日起,該片在日本316家影院放映,上映3天即有90億日元票房收入。這再次在社會上引起轟動。與《日本沉沒》同時代的,還有小說《平成三十年》《日本封印》等渲染日本危機的作品推出,都旨在呼喚人們的憂患意識。
印度公務員危機
“包括公務員、印度安全警察部隊人員在內的政府工作人員在任滿15年后,如被評為辦事低效或不作為,將被強制退休。即使通過了這一考核,在服務期達到25年,或年滿50歲后,政府工作人員將再次面臨同樣的考核。”《印度時報》2012年2月8日報道稱,印度政府日前公布了一項新規,內容是包括公務員、印度安全警察部隊人員在內的政府工作人員在任滿15年后,如被評為辦事低效或不作為,將被強制退休,目的是為了維護“公共利益”。
據悉,當政府人員工作超過符合領取退休金資格的15年服務期后,相關人員將對其所有工作記錄進行評估,以判斷其是否具有留任資格。如果評估結果為否,相關人員將至少提前3個月對此人提出強制退休的通知,或者將通知代以3個月的薪水和補貼。即使通過了這一考核,在服務期達到25年,或年滿50歲后,政府工作人員將再次面臨同樣的考核。
【時事素材】
人造雞蛋
2012年2月6日,前往廣東省雷州采訪元宵活動的媒體記者在雷州市洪都大酒店用餐時,遭遇了一回熟蛋黃往地板上用力狠摔也摔不爛,且能“蹦高”40多厘米的“人造雞蛋”。
據悉,該酒店的雞蛋是從雷州城外的一家姓符的批發商那里買的。而批發商及粵西湛江、雷州等地的大部分酒店進的雞蛋都是由河北石家莊平山的總經銷商長期供貨。因這批雞蛋涉嫌為“人造蛋”,雷州工商、食品藥品監督部門緊急出動,對該市批發商、酒店庫存的大批“問題蛋”進行了查封,并抽樣送檢。
校車大躍進
自甘肅省校車事故發生并報道后,校車安全被各地政府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各地“兩會”關于校車的聲音不絕于耳,比如重慶增加校車預算、四川提出校車準運機制等。針對當前頻發的校車安全事故,普遍認為是校車質量差、承載學生數量多所造成的。相應的措施就是提升校車質量、增加校車投放數量。雖然我們國家擁有龐大的GDP,但4%的教育投入提了20多年,卻從來沒有實現。當前有人提出大規模地投入“美式”標準化校車,組建一個標準化“美式”校車管理公司。這里仍存在兩大問題:一是資金更加拮據,二是不利于學校對校車的直接管理。如果說當前解決校車質量和數量還是個未知數,那么,組建一個高水平的校車管理公司,無異于是在搞“大躍進”,解決不了問題。校車事故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人的安全意識。當前,最緊要的是提升學校、司機和學生的安全意識。
歐洲大寒潮
2012年1月以來,罕見的嚴寒天氣橫掃了包括英倫三島在內的歐洲大部分地區。對此,歐洲科學家們將二者聯系起來,在英國《獨立報》上發表分析文章認為,北冰洋海冰的融解消退是造成這一反常天氣的主要原因。而該事件同時也意味著,全球氣候變暖對世界氣候的影響正越來越明顯。覆蓋俄羅斯北部巴倫支海和喀拉海的海冰大量消失,因此而滋生的寒流在過去的一周時間里造成歐洲地區221人死亡,其中尤以烏克蘭的情況最為嚴重。為了避免露宿街頭的無家可歸者再次遭遇被凍死的厄運,該國政府已經緊急為其搭建起大量具備保暖功能及放有食物的帳篷。其他東歐國家的狀況也不容樂觀,羅馬尼亞和波蘭在寒流中分別有24人和17人喪命。
【創新設計】
一、語言表達題
1.仿照畫線的句式,在空缺處填上相關的句子,使前后文意貫通并構成排比句。
生活是一本教科書。在這本書上,我學會了許多東西:在經歷了失敗和挫折后,我學會了堅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活這本書的引導、啟示下,我不斷地成長、成熟。感謝生活!
2.下面的一段文字中共有三處畫線句,其中兩處有語病。請先將病句找出來,然后逐一修改。(可以添加、刪除或更換詞語,但不得改變原句所表達的意思。)
①四水穿城、河湖交錯的淮安,是一塊“漂浮在水上的土地”,有“水鄉”之譽。淮安的水資源雖然豐富,但是在珍惜、保護和利用方面也存在著隱憂。②因此,珍惜、保護和利用好水資源成了眼下的當務之急。③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努力構建“人水和諧”,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節水做起。
修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題
1.2012年2月23日,《時代周報》發表社論,號召重溫小平精神。文章中稱,結合當下現實,回顧鄧小平在改革歷程中,特別是南巡中的珍貴講話,不難發現鄧小平理論的頑強生命力和在現實語境下凸顯出的新意義。而第一位的即是執政者的憂患意識。鄧小平有句名言:“不改革,死路一條。”可以說這是對共和國歷史的深刻洞見。這句話背后,不管是“大躍進”還是“三年災害”以及隨后的十年“文革”浩劫,都是種種歷史曲折以及伴隨之的悲劇。而另一方面,鄧小平同志的憂患意識,包含了國家民族以及執政黨本身。唯有真正改革,唯有通過改革讓人民受益,走向共同富裕,執政黨才能保證與人民的同一性,確保國家穩定,確保社會不發生大的動蕩。在今天,經濟建設取得矚目成就,國家實力日趨強盛,但是同時,非經濟領域的改革往往舉步維艱,既得利益格局讓人擔憂,中等收入陷阱、轉型陷阱等問題也在日益凸顯。這一切如同一道道坎,需要執政黨帶領民眾跨越。此時,執政黨的憂患意識尤顯重要,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所言:“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
有人說,只有領導干部才要有憂患意識,而我們普通百姓有沒有憂患意識并不重要。對此,你是怎樣看的?請談談你的觀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為一個學生,我們眼前的擔憂,當然就是升學之憂。除此,沒有什么是需要我們去擔憂的。你贊同這種觀點嗎?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題
1.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失意了,應該怎么辦呢?有的人消沉,有的人破罐子破摔,而有的人卻會轉悲為喜,變阻力為動力,還有一種人則會苦中作樂,趣化生存……假如面對不如意或是失意的生活,你會如何對待呢?
請以“面對失意”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標題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這是一道材料加話題的作文題。根據材料可知,其中“有的人消沉,有的人破罐子破摔”是不能拿來作為文章的觀點的,因為這樣的觀點是消極的,考生應該從“而有的人卻會轉悲為喜,變阻力為動力,還有一種人則會苦中作樂,趣化生存”來立意。明確了立意方向,接下來就是具體架構和組織文章了。考生應多寫自己身邊的事,身邊的人,寫自己熟悉的東西。可以擬寫自己最熟悉、最要好的同學、朋友如何面對失意等,以他們的親身經歷行文,力求文章寫得生動;也可以寫一個生活場景,編寫一個故事。
2.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現象,絕對是意外的災難,是人們目前還無法預知的。雖然災難無法預測,不可抗拒,但對待災難的態度是可以選擇的。面對憂患,面對災難,特別是那些突如其來的災難,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呢?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一個側面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有災難自然就會有傷痛,有傷痛自然就要撫平。考生在寫面對災難的作文時,可以從這個方面立意。面對災難,我們不只要撫平傷痛,更應該以堅毅的勇氣去抗災救災,重建家園,把對親人的懷念和哀思,轉化為一種力量,一種自救的力量。從這個角度立意宜寫記敘文、抒情散文。考生還可以從憂患的角度立意。在災難未來之前,我們就要在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做好災難來臨時的應急措施,從而在災難來臨時做到處變不驚,從容應對。從這個角度立意一般能夠更好地展開文章,宜寫議論文。
【李弗不/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