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部分在高考語文中既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在這塊,考生的得分率普遍不高。筆者試以2011年高考現代文閱讀題為例,談談現代文閱讀應具備的六種意識。
一、文體意識
不同的文體,思路不同,寫法不同,使用的主要表達方式不同,語言的風格特點也不同。考生只有根據文章本身的文體特點,按照規律進行閱讀和答題,才能得心應手,收到良好的效果。
科技類文章以介紹科學技術、科學研究成果為
目的,一般以說明的表達方式為主,語言風格比較平實。如2011年高考語文山東卷的《衡中西以相融》即是代表。
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為目的,以敘述和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語言講究形象生動。這就需要考生以人物性格刻畫、環境描寫、情節安排為重點進行分析把握,進而理解主題。如2011年高考語文山東卷的《審丑》。
散文則以抒發感情、敘述事件、揭示道理為目的,常常綜合運用敘述、描寫、議論等表達方式,夾敘夾議,敘議結合,語言或文采飛揚,或質樸無華,或含蓄雋永,或酣暢淋漓。如2011年高考語文山東卷的《沒有天堂》要求“結合文意,簡要分析兩處畫線部分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效果”。畫線部分就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語言含蓄雋永。散文雖有寫景抒情、敘事寄情、借事言理、托物言志等不同類型,但可依據其“形散神聚”的特點,有意識地分析看似零散的材料間存在的共同點,從而領悟其神。
不同文體的文章構思不同,因而層次劃分的標準不一樣,把握、理解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樣。因此,考生要注意樹立文體意識。
二、整體意識
所謂整體意識,就是在文章閱讀和題目解答的過程中,從全文整體出發思考,探究。文學性較強的文章,其內容的豐富,寫作技巧的高明,往往都是由整個文本系統來體現的。而命題者在設題時,無論是對內容把握還是對寫作技巧鑒賞的考查,也都緊扣文章的深層寫作意圖,因而解讀的關鍵就是能準確地進行整體把握。因此,考生要注意以下兩點:
1.通過整體閱讀,宏觀把握作者的觀點和態度、文章的主旨情感、全文的行文脈絡乃至文章的文體特點。考生在閱讀時,要“披文而入情”,即通過文字而摸準文章的脈絡,理清作者是如何起筆,如何鋪墊,如何提出問題,又是如何一步步分析問題,然后得出結論的。考生在閱讀時,要邊讀邊分清文章的層次。而思索文章層次的過程,就是理清文章脈絡的過程。只有理清脈絡,才能讀懂、看透文章。如2011年高考語文安徽卷要求“用簡明的語言梳理這篇小說的脈絡”。梳理小說的脈絡,主要是考慮情節的脈絡,即事件發展的脈絡。
2.答題時要聯系上下文,著眼全篇。考生在答題時,必須聯系上下文,把有關詞句放到具體語境中去辨析,要把握綜合性大題與零碎小題之間的聯系。如2011年高考語文福建卷問:“文章第⑧段畫線的句子‘月光牽動人最深處最悠遠的東西’,這‘最深處最悠遠的東西’有哪些?請聯系上下文談談你的理解。”解答本題,考生首先要找準題目的關鍵點。畫線句子“月光牽動人最深處最悠遠的東西”的關鍵點無疑是“深處”與“悠遠”。什么才是“深處”與“悠遠”的東西?那就是童年、歷史等。順著這個思路在文中尋找有關信息,然后結合文章用自己的話歸納概括即可。
三、審題意識
這要求考生在動筆答題前先要審清題意,弄清命題意圖。題干中的每一個字(包括數字)都是有用信息,審題時千萬不可遺漏。考生審題時要仔細閱讀題目,不能用快速瀏覽的方式審題,防止漏掉有用信息。最好在心里一個字一個字地默讀題目,必要時可以動筆作標記。因為好的設題,題干本身往往會提示命題角度、閱讀區間和解題思路。所以考生在審題時,要著重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1.弄清命題角度。就是要看清楚命題設置的角度是人物形象,還是表現形象的方法;是從小的角度問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還是從大的角度問的寫法(寫作技巧);是要求摘抄(找出)、概括,還是簡要分析;是一個角度,還是幾個角度。如果題目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角度,一定要逐一作答,切不可漏答或混答。如2011年高考語文廣東卷要求“分別指出文中③④段畫線部分所用的修辭手法,并具體說明這些修辭手法在文中的表達效果”。
2.在整體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審讀題目,從原文中找出和題目相對應的詞句或段落。這些詞句或段落,就是我們所說的“對應點”。找準了對應點,也就鎖定了信息所在的區間,初步確定了答案在文中的大體位置。如2011年高考語文湖南卷問:為什么只有“餓老鷹”成了“我做孩子時的‘大鵬’”?本題考查考生對關鍵句的理解,答題時要注意“大鵬”的象征意義和對表現主題的作用,一定要用原文分點作答。
3.注意限制要求。考生除了要注意提出的問題外,還要看題目中有沒有答題的范圍、角度、形式、字數、格式等規定性限制和要求。答題時不能超越這些限制或違背有關要求,否則就可能成為閱卷時扣分的依據。如2011年高考語文天津卷要求“請細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寫一段80字以內的賞析性文字”,考生要特別注意“80字以內”的要求,不可超過,避免失分。
四、規范意識
所謂規范意識,就是要用準確、科學的語言精心組織答案的意識。不少考生的現代文閱讀題得分低,
不是因為答案寫得少,而是所寫的答案或泛泛而談,失之籠統,或因缺乏一定的鑒賞知識而游離題意,不知所云。要做到規范表達,考生要注意以下幾點:
1.準確表達。答案要做到語言準確、簡明、流暢,符合語法、邏輯和修辭,確保沒有錯別字、病句。
2.運用術語。要了解并熟練地運用一些鑒賞術語,力求表達準確清楚。如表達方式的術語: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表現手法的術語:象征、對比、襯托、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點面結合、以小見大等;結構特點的術語:結構嚴密、烘托鋪墊、前后照應、設置懸念、起承轉合、曲折有致;語言運用的術語:準確、簡練、生動、形象、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修辭術語: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引用等。考生表述的時候可以采用這樣的步驟:用術語——析
術語——說作用。如2011年高考語文江蘇卷問:“文中第3節師生問答的內容,與上下文的人、事敘述有何關聯?”回答此題,考生就要恰當運用術語。
3.變含蓄為直接,化形象為抽象。高考語文試題中的現代文閱讀材料多為散文,語言不僅有豐富的內涵,還很講究藝術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動細膩,有的形象具體。考生組織答案的時候首先要整合
文中的相關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關段落所傳達的信息的共同點,然后把這些含蓄委婉的語言轉換為通俗直白的語言,把具體形象化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性的語言。如2011年高考語文四川卷要求“結合全文談談‘鐵鈴鐺’在文中的意義”,這需要考生把“鐵鈴鐺” 的意義用概括性的語言表達出來。
4.書寫認真,標點規范,卷面整潔。考生答題時切忌書寫潦草,字跡難以辨認;或一逗到底以及一點到底;或信筆涂抹,亂涂亂改。尤其是最后一點一定要避免,否則很可能按作弊論處而被判零分。
五、順序意識
合理安排答題順序,最好是按照題序依次作答,循序漸進。為什么要按順序答題呢?這是從命題的一般原則來考慮的,試題一般是按從易到難的梯度安排的。據高考語文試題命制組的相關信息,命題者在擬定現代文閱讀題時一般會遵循如下原則:
1.盡量讓考生能夠用文中語句作為答題的基本
材料。
2.盡量照顧考生閱讀和思考的先后順序。
3.努力體現由語意理解到綜合分析的過程。
4.努力組成內容由淺到深的步驟。
因此,考生按順序答題,從前到后步步推進,有利于提高答題的效率。同時以此來檢測自己的回答是否全面、深刻、準確,也是有一定的效果的。有的考生不按順序,挑題目來做,忽視前后題目之間的聯系,往往費時費力,還容易做錯。
六、速度意識
這就要求考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握命題者的命題重點。那么,現代文閱讀試題的命制重點到底是什么呢?其實,考生只要將各地的高考試題設問角度進行歸納整理后,就不難發現:盡管題目的具體表述各不相同,但是大致不會超出“寫了什么”“為什么寫”“怎么寫的”和“寫得好不好”這四個方面。“寫了什么”多指向文章的內容,“為什么寫”多指向文章的主旨,“怎么寫的”指向文章的手法和技巧,“寫得好不好”指向對文章的鑒賞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