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予:奇奇老師,什么叫“構思”呢?
奇奇老師:構思,是一個很重要的作文能力。所謂構思,并不神秘,無非是想好了再做。家庭外出旅游,為了旅途順利,旅游之前要做準備。為了寫好作文,作文前也要準備,這個準備,就是“構思”。準備充分了,寫起來就順手。
小予:怪不得我以前怕寫作文,該是因為我從來不準備吧,結果總是寫到一半就寫不下去了。
您說,好好讀《索溪峪的“野”》,可以學到構思的本領,是真的嗎?
奇奇老師:當然是真的。構思的思,主要指寫作時,思路上的準備。比如,文章寫什么,怎么寫,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哪里多寫一些,哪里把讀的人吸引住,這么想過了,再寫,不就能讓作文變容易,更省力了嗎?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風格鮮明的游記。只要讀完一遍,索溪峪的“野”就會銘刻在讀者的心里。之所以它有這般魔力,是因為作者精巧的構思。
小予:快給我們分析分析。
奇奇老師:《索溪峪的“野”》構思之“巧“主要體現在:
第一:內容新。一般來說,游記常按移步換景的順序描寫風景,就像展開一幅畫卷一樣。本文卻另辟蹊徑,先把走進張家界索溪峪的整體感受概括為一個“野”字;緊接著分別描寫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動物的野、游人的野。干凈利落,一氣呵成。
第二:題目好。索溪峪是景點的名字,“野”卻是生物的特點。題目中還特別用引號把“野”字給強調出來,這不禁引發讀者的好奇:索溪峪怎么會“野”呢?索溪峪會怎么“野”呢?這個題目不但概括了全文,而且吸引了讀者。
第三:標題妙。各段的第一句就像小標題,與大題目一脈相承,緊緊呼應。
小予、何浩趕緊翻開課文讀起來:
(開頭)走進張家界的索溪峪,腦子里只剩下一個字:野。
(第一段)山是野的。
(第二段)水是野的。
(第三段)山上的野物當然更是“野”性十足了。
(第四段)在這樣的山水間行走,我們也漸漸變得“野”了起來。
小予:每一句里都有一個“野”,好像事先安排好似的。
奇奇老師:你說得很對。這些地方都是作者事先想好的。我們是小學生,寫作文的時候,如果能讓讀者看出我們的構思,我們的作文就成功了一大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