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時候,魏、蜀、吳三個國家各據一方,征戰不休,都是為了爭奪霸主的統治地位。其中,劉備管轄割據的地方是蜀國。
劉備依靠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將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劉禪。臨終前,劉備囑咐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
劉禪是一位非常無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會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把政事都交給諸葛亮去處理。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嘔心瀝血地使蜀國維持著與魏、吳兩國鼎立的局面;諸葛亮去世以后,由姜維輔佐劉禪,蜀國的國力迅速地走向了下坡路。
有一次,魏國的大軍攻打蜀國,一路勢如破竹。姜維抵擋不住,終于失敗。劉禪驚慌不已,一點兒繼續戰斗的信心和勇氣都沒有。為了保住性命,他赤著上身、反綁雙臂,叫人捧著玉璽,出宮投降,甘愿做了魏國的俘虜。同時跟他一塊兒做了俘虜的,還有一大批蜀國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劉禪他們接到魏國的京都去居住,讓他和以前一樣養尊處優。為了籠絡人心,還封劉禪為安樂公。
司馬昭雖然知道劉禪無能,但對他還是有點兒懷疑,擔心他表面上裝成很順從的樣子,暗地里存著東山再起的野心,便有意要試一試他。
有一次,他請劉禪來喝酒,席間,叫人為劉禪表演蜀地樂舞。跟隨劉禪的蜀國人看了都觸景生情,難過得直掉眼淚。司馬昭看看劉禪,見他正咧著嘴看得高興,就故意問他:“你想不想故鄉呢?”劉禪隨口說:“這里很快樂,我并不想念蜀國。”
散席后,劉禪的近臣教他說:“下次司馬昭再這樣問您的話,主公應該痛哭流涕地說:‘蜀地是我的家鄉,我沒有一天不想念那里。’這樣也許會感動司馬昭,讓他放我們回去呀!”
果然不久,司馬昭又問到這個問題,劉禪就裝著悲痛的樣子,照這話說了一遍,但又擠不出眼淚來,只好閉著眼睛。司馬昭忍住笑,問他道:“這話是人家教你的吧?”劉禪睜開眼睛,吃驚地說:“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這一次,司馬昭放心了,知道劉禪確實是個胸無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備他了。
成語釋義
樂不思蜀: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蜀:三國時的蜀漢,在今四川東部、云南、貴州北部及陜西漢中一帶。
想一想
為什么司馬昭在俘虜劉禪之后還要給他榮華富貴?為什么司馬昭要兩次試探劉禪?為什么劉禪原來的臣子要劉禪裝作悲痛的樣子說自己想念蜀地呢?為什么司馬昭后來一點都不防備劉禪了?如果你是劉禪,你會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