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星丁導讀
盼啊,盼??!終于盼到了這一天。春節到了,祝同學們新春快樂!大家是以怎樣的方式過新年的呢?別著急,先來看看老舍先生是怎樣過新年的吧!
【閱讀空間】
北京的春節
□老 舍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屋里貼好了各色的年畫。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
正月初一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鋪戶都上著板子,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們午前到親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內城外有許多寺院舉辦廟會,小販們在廟外擺攤,賣茶、食品和各種玩具。小孩們特別愛逛廟會,為的是有機會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毛驢,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廟會上有賽馬的,還有賽駱駝的。這些比賽并不爭誰第一誰第二,而是在觀眾面前表演馬、駱駝與騎者的美好姿態與嫻熟技能。
多數的鋪戶在正月初六開張,不過并不很忙,鋪中的伙計們還可以輪流去逛廟會、逛天橋和聽戲。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處處張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紅火而美麗。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這在當年,也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上燈中點上燭,觀者就更多。
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氣,在家中照樣能有聲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里面有小鈴,到時候就叮叮地響。這一天大家還必須吃湯圓呀!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學生該去上學,大人又去照常做事。臘月和正月,在農村正是大家最閑的時候。過了燈節,天氣轉暖,大家就又去忙著干活了。北京雖是城市,可是它也跟著農村一起過年,而且過得分外熱鬧。
哈星丁賞析
春節,是我國最古老、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節日。老舍先生以時間為線索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表達了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文章詳細描述了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明,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子逛廟會;正月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全文脈絡清晰,語言樸實簡潔,字里行間流露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寫作指津】
寫真事,顯真情
同學們寫有關過年的作文時,常常是無從下手,找不到可寫的材料。而老舍的《北京的春節》卻內容充實,材料豐富。如:除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等等。這些都是老舍的親身經歷,所以可以娓娓道來。同學們寫作文時,也要像老舍一樣寫親身經歷的事情,這樣才能使寫出的文章生動形象,感情充沛。但不能為了把文章寫得生動就隨意夸大,因為一旦把握不好分寸,就會給人以摻假的感覺。這是同學們易犯的毛病。那么,如何克服呢?
一、注意選材的時間范圍。從除夕的守歲開始,到正月二十三,這個時間段發生的事情都可以寫。
二、多觀察,多積累生活材料。因為獨特的材料最有魅力,特殊的環境,特殊的經歷,特殊的角度和特殊的感受,就是我們尋找特殊材料的途徑。因此,要從自己所獨有的生活中去觀察,去積累生活素材。
三、寫自己熟悉、感觸最深的事。寫作材料應該是實實在在的事,是自己親身經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事,并且自己確實有需要表達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才能打動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