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春節”的理解是怎樣的?
記憶里春節非常喜慶,進了臘月就能聽到鞭炮聲,臘月里成親的人比較多,隔不了幾天在街上就能碰到送新人的喜車,還有便是春節前要進行寫春聯、送賀卡等活動。
不能回家過年,家人持怎樣的態度?
家里人非常理解自己,他們對孩子的要求非常少,只要在外面過得女了,他們沒什么舍小得。
新的一年。會獻上怎樣的祝福?
真心希望人家可以過得開心,過女了每一天。
臘八指每年歷十二月的第八天,臘月初八即使臘八節,其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在這—天敞臘八粥、喝臘八粥是全國各地老百姓最傳統、最講究的習俗。同時,臘八的到來,也給人們提了個醒兒:春節就要到了。
從“小年”算起,在圍繞“春節”主題的前后十幾種節日中,離春節最遠的“臘八節”成為鄭超的首選。鄭超表示,這個選擇是由于“臘八敲年門”的前瞻性與自己喜歡凡事“打前站”的先鋒性格存在某些相似的原因。
由于長期從事電視主持人職業,鄭超說起話來顯出慣有的理性與干練,不過談起春節時,山東爺們兒特有的憨厚感全然顯露。
“記得小時候,臘八節一到家里就熬七八種佐料在內的臘八粥,此后‘。忙年’也算正式開始了。”很顯然,臘八粥的記憶是鄭超對春節的美好印象之一。
除此之外,談起在老家過春節的情景,鄭超滿臉興奮地說:“棗餑餑、蒸花糕、手剪窗花、糊元寶是不可缺的準備項目”。可以看出,這些不起眼的“忙年瑣事”在現今已經事業有成的鄭超眼中依舊非常重要:“過年就是嗎,忙年,假如這些傳統習俗消失了,年也無從談起。”
從小時候的春節記憶走出,現在的鄭超更看重春節文化的傳承,在表達了“過節終究過的還是文化”的春節概念之后,還專門裁紙研墨書寫出諸如“葭灰吹陸北,梅萼破枝南。”等等以歌詠“臘八”為主題的經典古律。以“文化春節”為基礎核心,鄭超還表示:“山東人過春節除了進行各項“年前裝備”,更重要的是在“忙年”過程中體現出山東習俗特有的味道。”
由于工作原因,2012年鄭超無法返鄉,但在鄭超看來,“雖然不能返鄉過年,但新年的第一天能在濟南這片土地上,通過電視機為父老鄉親送去自己的新春祝福,也是一種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