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似乎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止人類對天際的向往,日趨攀升中的摩天大樓一次次刷新人類建筑史上的極限,越過云層碰觸天的“頂端”。
直到19世紀,人類對高層建筑的認知還停留在六層樓以下,隨著工業革命的展開,技術與經濟的進步,現代化的進程也體現在西方大國的建筑業上。第一座十層以上建筑誕生于19世紀八十年代的美國芝加哥,高度為54.9米,共十一層樓的“芝加哥家庭保險大廈”在當時被公認為世界第一座摩天大樓,除了技術的支持,升降機的發明是修建摩天大樓最關鍵的要素。
隨后的一百多年,人類對摩天大樓的設想得到了飛速般的實現,從最早的54.9米攀升到現今最高建筑的828米,縱覽世界知名的摩天大樓,它們不只是一座高海拔的地標性建筑,其磅礴大氣的外表、嘆為觀止的設計更值得欣賞。摩天大樓本是為緩解城市用地緊張,促進經濟發展而誕生的,如今更成為一種象征經濟實力的人造景觀出現在各國的發展藍圖上。
芝加哥家庭保險大樓樓高11層,42米,被公認為世界第一幢摩天建筑,1890年又加建2層,增高至54.9米,拆毀于1931年。 資料圖片
828米——迪拜塔:目前人類的極限就是這座位于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巨塔,作為承建商的韓國三星CT以獨特的超高效率的修建技法6年時間就給了人類一個奇跡,這也是建筑史上的一頁新的篇章。160層樓高的大樓比臺北101足足高出320米,所以其建筑材料和設備也是分量十足,總共使用33萬立方米混凝土、3.9萬公噸鋼材及14.2萬平方米玻璃。大廈內設有56部升降機,另配雙層的觀光升降機,速度最高達每秒17.4米,這也是升降機目前最大的功效。
508米——臺北101:被稱為“臺北新地標”的大樓位于臺北市信義區,最初名叫臺北國際金融中心,2003年改為臺北101,共地上101層、地下5層,由建筑師李祖原及其團隊設計、KTRT團隊建造,在迪拜塔建成前一直保持著最高樓的記錄。如今臺北101是世界第二高樓、全球最高綠建筑、環地震帶最高建筑以及擁有全球最大的“阻尼器”。由于臺北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每年又會遭遇臺風侵襲,大樓內部樓頂懸掛著一個重達660噸的鐵球,為了在臺風或地震到來時保持平衡。
492米——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大廈位于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與金茂大廈臨街相望,目前為中國大陸第一高樓、世界最高的平頂式大樓,地上101層,總建筑面積377300平方米,由日本森大樓公司主導興建。建筑的主體是一個正方形柱體,由兩個巨型拱形斜面逐漸向上縮窄于頂端交會而成,為減輕風阻,將大樓頂部風洞由原設計的圓形改為倒梯形,并且它擁有世界上最高的觀景臺。同時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也在“世界高樓”四項指標中的兩項,獲得了世界高樓協會頒發的證書,躍居摩天大樓榜首。
484米——環球貿易廣場:位于香港西九龍柯士甸道西1號的環球貿易廣場是一座118層高的綜合大樓,為九龍站的最后一期發展項目。大廈由建筑事務所Kohn Pedersen Fox Associates設計,新鴻基地產負責發展及興建,于2011年落成。其可用樓層的高度達490米,實則484米,大樓面積為262176平方米,擁有先進設計及設施。大樓在100樓設有觀景層,游客可在高處欣賞維多利亞港360度景觀,更設有大型的多媒體展覽生動地介紹香港獨特的歷史及文化,讓游客對香港有了更深的了解。
452米——雙峰塔:雙峰塔又名雙子塔,由兩棟摩天大樓合并而成。大樓位于馬來西亞吉隆坡市中心,是目前世界最高的雙棟大樓,地上共88層,由美國建筑設計師Cesar Pelli設計。大樓表面大量使用了不銹鋼與玻璃等材質,并輔以了伊斯蘭藝術風格,映襯出馬來西亞的伊斯蘭文化傳統。作為馬來西亞的驕傲,它曾以452米的高度打破了美國芝加哥威利斯大樓保持了22年的最高記錄。登上雙峰塔,整個城市秀麗風光盡收眼底,夜間城內萬燈齊放,景色尤為壯美。
450米——南京紫峰大廈:紫峰大廈位于南京市綠地廣場,建筑用地面積為18721平方米,東可眺望紫金山、西可望長江、南有雨花臺、北有幕府山。這里也是南京行政中軸線和商業中軸線的交界之處。由美國SOM建筑事務所首席設計師Adrian D親自擔綱,在歷史淤積深厚的南京,設計師開始回歸元文化,在建筑中融入了中國古老的蟠龍文化,蜿蜒流淌的揚子江以及花園城市的意象,獨特的單元結構三角玻璃幕墻如龍鱗延建筑盤旋而上,陽光下巨龍奮起,映射出南京獨有的魅力。
442米——威利斯大廈:位于美國芝加哥的“西爾斯大樓”于2009年7月16日更名為“威利斯大廈”,樓高442米加上避雷針總高度527米,由建筑師Bruce Graham和結構工程師Fazlur Khan所設計。西爾斯大廈由9座塔樓組成,所有的塔樓寬度相同,但高度不一,這樣也助于減少因其高度所造成的風中搖動。大樓有110層,曾一度是世界上最高的辦公樓,每天約的1.65萬人到這里上班。在第103層有一個供觀光者俯瞰全市用的觀望臺,如果天氣晴朗,還可看到臨近的4個州。
441米——京基100:大廈位于深圳市羅湖區,總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由來自英國的兩大國際著名建筑設計公司(TFP和ARUP)聯合設計,深圳是世界之窗,建造一個全球性的金融標志,是世界進入中國的最佳戰略平臺。在大廈的整體設計與建設過程中,采用9.5:1的高寬比,為國內摩天大樓之最。大樓使用的鋼板最大厚度達到了130毫米,用鋼量達到了6萬噸,將所有的焊縫連接起來,累積長度可繞地球4圈,并采用了強度與韌性更高的C80高強度水泥,這在國內的摩天大樓里尚屬首次。
438米——廣州國際金融中心:廣州國際金融中心(廣州西塔)是國內第五座摩天大樓,位于廣州珠江新城核心商務區。主塔樓地上103層,地下4層,是華南地區第一高樓。用地面積31084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45萬平方米。廣州國際金融中心集辦公、酒店、休閑娛樂為一體,矗立在廣州新城市中軸線上,修長而通透的水晶加身為廣州這座有2200年歷史的名城注入了更多時尚的元素。她不光是這個城市里奪目的風景,她還被寄予了整個城市金融業希望的圖騰。
421米——金茂大廈:大樓位于上海浦東新區黃浦江畔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是上海邁向21世紀的標志性建筑之一,目前是上海第二高樓。于1994年開工,1998年建成,加上尖塔的樓層共有93層,地下3層,建筑面積 28.95萬平方米,大廈內部多達130部電梯,由著名的美國芝加哥SOM設計事務所的前任設計合伙人Adrian Smith所設計。大廈的外觀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科技交融的特點,既延伸了中國古老塔式建筑風格,又讓海派建筑風格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