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上山下鄉的服務對象是農民,因此活動的真正主人也應該是農民。只有農民才真正知道這次的“上山下鄉”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對此《新理財》記者特地采訪了河北農民王嘉祥、山東農民沈志峰,聽聽他們是怎么看待這次上山下鄉的。
《新理財》:你們村有沒有上山下鄉的駐村干部?干部“上山下鄉”活動的目的是什么,您知道嗎?
王嘉祥:我不知道別人是不是清楚,反正我是不清楚。
沈志峰:知道一點,比較模糊。
《新理財》:那駐村干部有沒有去你家走訪?
王嘉祥:只是聽說過駐村干部,但沒來過我家。
沈志峰:駐村干部不是常期在我們村住著。多長時間來一次我不知道。一般就是去村支書家,沒來過我家。
《新理財》:你們村有沒有因為某種原因上訪的?農民是在什么方面有怨氣?
沈志峰:上訪情況我們村沒有,其他村有。因為我們這個地方有個煤礦,采煤開礦就牽扯到當地人的搬遷,也就牽扯到本地人的利益。想想看,一家人祖祖輩輩在這個地方住,都不愿意去外地。并且自己的土地不能耕種了,還要自己花錢蓋房安家,所以當地人要廠家包賠損失。矛盾就是,老百姓想讓廠方多給些錢,廠方卻想少出點錢,就是自身利益的矛盾,于是老百姓去上訪。
王嘉祥:怨氣肯定是有的,但是如果一般不太嚴重也就不會去上訪。農民對于官員的態度用一個段子來歸納,很是形象。大意是:有吃有喝不求你,要錢要糧不給你,你來找我不理你,你要整我我告你。彼此之間有隔膜吧!
《新理財》:對于這次全國范圍內的干部下鄉潮,你有什么看法?
沈志峰:對于農村的發展,我沒聽說有什么實質上的行動。
王嘉祥:反正好多人都覺得干部下鄉就是在走形式?,F在不會有誰真正想留在農村,為農民辦事。說白了就是沒實權的干部,休假;有實權的干部,以此來收獲政績和口碑。
《新理財》:從你們自身角度看,最希望政府為農民做什么?
沈志峰:其實,就拿我上面提到的征地一事來說吧,就我們農民自己來講,法律知識都不知道,不知道法律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權益。所以我們也不知道政府征用我們土地到底應該給我們多少錢。如果在雙方都懂法的情況下,就不會有這樣那樣的糾紛了。農民一是要懂法二是守法,連法律都不懂,更談不上守法了。所以政府應該多在農民的教育上下力氣,或是讓我們知道一些相關的信息。
王嘉祥:我覺得主要不是在于政府給了我們多少物質上的幫助,而是在于政府給我們一個脫貧致富的方法。有了切實的方法,再幫助解決一些周轉資金,這就才是治本的方法。
但是即便是有脫貧致富的項目,也有無息貸款,也要選對人才行。比如政府提供養殖項目,放了補貼貸款,有人通過關系弄到這個項目,在村子里圈地建廠,但最后什么沒做,建了些破房子在那。所以政府要選項目還要選對人,選有能力且品質好的。如果品質不好,即使他做好了,那么對社會的貢獻也不會很大。到最后是農民不會富起來,政府也不會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