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某個生物學專家到印第安人所在地進行科學考察,雇幾個印第安人做向導。前三天,向導走得很快,專家很高興。但到了第四天,向導不走了,原地休息。專家很奇怪,也很著急。他問向導這是怎么回事,向導說,我們這里的風俗就是這樣,走三天,休息一天。專家問為什么,向導說,這是為了讓靈魂追上疲憊的身體。
要求:根據(jù)以上材料,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聯(lián)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
【題解】
關鍵句:走三天,休息一天,是為了讓靈魂追上疲憊的身體。
關鍵詞分析:(行文時必須緊扣這兩個關鍵詞)
靈魂——心靈、思想、理智、意愿、道德良知(真善美)、民族精神文化等內在的精神追求。
疲憊的身體——外在的行為動作、物質方面(名利等)的追求。
主旨:停下來休息,讓心靈、思想、道德等得到完善,趕上身體前進的步伐,更好地指導我們的行動。
【構思演練】
立意一:追求路上要不時停下來思考、反省,這樣才能及時糾正錯誤,不致于陷入泥淖不可自拔;才不致于沒有方向,迷失自我,如行尸走肉;才能總結經(jīng)驗教訓,不斷完善自我,走得更遠。
立意二:讓心靈與身體同行(比肩),莫讓靈魂滯后。
以下把“靈魂”的內涵具體化為三類:
1.靈魂——道德良知、真善美、愛心等
社會現(xiàn)狀:物質文明的發(fā)展速度過快,人的精神文明建設趕不上。不要放縱欲望,要讓靈魂跟上追求物質的腳步。(或放慢發(fā)展速度,停下來等等靈魂。)
反面事例:
個人——“民族英雄”一夜之間淪為“科學騙子”的韓國教授黃禹錫。
企業(yè)——染色饅頭、瘦肉精、樓脆脆、樓歪歪等。
社會——社會大眾向“錢”看,政府“面子工程”,急功近利。
正面事例:打假英雄“方舟子”,前行的腳步與靈魂的真善美同行。
感動世界的老人“白芳禮”,一生勤儉,與大愛同行。
“活雷鋒”郭明義、“草帽書記”楊善洲。
素材鏈接:
①一夜之間由“民族英雄”淪為“科學騙子”。一名曾經(jīng)那么優(yōu)秀的科學家,本應該腳踏實地進行克隆研究,并有實力在若干年后拿出驚人成果的科學家,為了早出、快出成果而不惜造假。
52歲的黃禹錫被譽為“克隆先鋒”。1995年研制出超級乳牛,1999年培育出全球首只克隆牛。
12月23日,韓國首爾大學調查委員會就“黃禹錫造假事件”發(fā)表中期調查結果稱,2005年刊載于《科學》雜志上的黃禹錫論文數(shù)據(jù)屬于故意偽造,克隆的11個干細胞系至少有9個是偽造的。黃禹錫隨即提出辭去首爾大學教授之職,并就造假事件向外界道歉。
②沙丁魚是大海中弱小的魚種,遇到鯨魚,便拼命地逃,鯨就張大嘴巴在后面追。沙丁魚離海灘越來越近,只盯著獵物的鯨根本沒有注意這些。鯨發(fā)現(xiàn)海灘時,因為速度太快,想停下來已經(jīng)遲了,在慣性的作用下,鯨龐大的身軀沖上了海灘,沉重的身體陷進海沙中,無法游動,最終死亡。
③一心想得諾貝爾獎的,得不到諾貝爾獎。不要急于滿口袋,先要滿腦袋,滿腦袋的人最終也會滿口袋。要善于“延遲滿足。”
——王選
2.靈魂——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中國經(jīng)濟正處于高速增長時期,但作為中華民族之魂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卻被遠遠地落在后面。所以,要放慢發(fā)展的腳步,防范經(jīng)濟過熱,同時要重拾民族文化,重鑄民族之魂。
歌德曾說,文學的衰落表明一個民族的衰落。一個遺忘文化的民族就如失去了源頭的溪流,如同沒有了根的樹木,如同丟失了靈魂的行尸走肉,這樣的民族是非常可怕的。
3.靈魂——思想、理智、意愿
很多時候,我們盲目趕路,靈魂沒有跟上,以致于隨波逐流,丟失了自己。所以,我心要有主,心隨我動,特立獨行,讓自己的靈魂主宰自己的身體,讓理智指導行動。(帶著靈魂上路,怎么想怎么做,不為外界所改變)
舉例:
反面——搶鹽風潮。
正面——馬寅初提出了“中國人口增長過快”的命題,1957年發(fā)表了《新人口論》。盲目趕路,靈魂沒有跟上,導致事倍功半,欲速則不達,所以放慢腳步,拒絕浮躁。
反面——“劉備為弟報仇”。不要沖動,要讓靈魂、智慧指引行動,這樣才能打敗對手。
“神童教育”。不要浮躁,急功近利,要用理智指引行動以收獲成功。
素材鏈接:
① 馬寅初(1882—1982)
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新人口論》受到了極不公正的待遇。他在氣勢洶洶的大批判、大圍攻面前公開聲明:“我雖年近80,明知寡不敵眾,自當單槍匹馬出來迎戰(zhàn),直到戰(zhàn)死為止。”又說,“因為我的理論有相當把握,不能不堅持,學術的尊嚴不能不維護,只得拒絕檢討。”“不怕油鍋炸,即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表現(xiàn)了一個社會主義科學家維護學術尊嚴,為真理獻身的非凡勇氣和高尚品德。在馬寅初的葬禮上,有人送上這樣的挽聯(lián):“馬師在舊社會不畏強暴,敢怒敢言,愛國一片赤子之心,深受同仁敬重;先生為新中國嚴謹治學,實事求是,堅持真理不屈不撓,堪為晚輩楷模。”
② 搶鹽風潮
幾乎一夜之間,中國沿海大城市,超市庫存的食鹽被民眾搶購一空。民眾反應之敏捷,速度之快,讓部分國人咂舌。
搶鹽風潮,最終成為笑話,成了被世人嘲笑,折射愚昧無知的一面鏡子。
③ 神童王思涵
10歲考上中學,14歲考上大學,王思涵演繹了一個“神童誕生的故事”。但大學4年里,他拒絕參加一切活動,不愿與老師、同學交流,深陷父親等親人離去的痛苦中無法自拔。今年本應大學畢業(yè)的他,卻因“除英語及格外,其他科目成績?yōu)?”,被學校“責令退學。專家認為“是生理、智力和心理發(fā)展不和諧,導致了思涵的今天”。思涵的智力發(fā)展速度也許遠遠超出了他的生理發(fā)展速度,但心理發(fā)展又落后于生理發(fā)展,加上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光環(huán)中,沒有經(jīng)受過挫折,承受能力低,所以遇到挫折自然會出現(xiàn)抵觸情緒。另外,思涵心理素質與成年人差距較遠,卻要進入成年人的世界,溝通不了,更加削弱了他的承受能力。超前教育實際是縮短了人的成長過程,但這種縮短必須按照人成長的規(guī)律,要經(jīng)歷的事情必須經(jīng)歷,不能用一方面發(fā)展取代多方面發(fā)展。
【佳作示例一】
水仙花的綻放
南安第一中學三年級李尚鵬
哲人說:“假如你有兩塊面包,你得用一塊換一朵水仙花。”
的確,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人們腳步匆匆,似乎一切的奔走只為求取那實用的“面包”。他們只關心熒光屏上直線上升的經(jīng)濟增長指數(shù),他們的雙眼只能適應跳躍的畫面;他們以光速傳達海量信息,他們的內心躁動不安。背負太多的“面包”上路,真的不會被重荷壓倒嗎?在這商品經(jīng)濟席卷全球,功利主義大行其道的時代,有誰能停下來,細品一杯香茗,細賞那被拋在墻隅的、香氣馥郁的“水仙花”?
有一種聲音在呼喚,停下疲憊的身體,讓靈魂跟上你的步伐……
“有兩種事物,我們愈是沉思,愈感到它們的崇高與神圣,愈是增加虔敬與信仰,這就是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康德如是說。而當我們在物質的瘋狂刺激下匆匆趕路,為了金錢、虛名、權勢而進行噬血角逐時,我們往往會落下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我們的靈魂,就是我們心中的道德!
于是,毒奶粉、地溝油、瘦肉精、牛肉膏等新時代“新產(chǎn)品”層出不窮。只要心中還存有善念,只要還有不忍之心,只要你的靈魂沒有在社會“大奔跑”中被落下,就絕不會變得如此黑心!
我們的內心被過多的“面包”所充斥,迷失了靈魂。停下腳步,呼喚靈魂的回歸,呼喚人性的覺醒,讓“水仙花”散發(fā)芬芳……
“凌晨四點鐘,看到海棠花未眠。”川端康成的心在這一刻超然物外,與心靈最深邃卻也最樸實純凈的真,靈犀相通。他告訴自己:美麗地活著,如同這朵小小的燦爛的開放著的花朵。這不是詩,不是童話,而是人人都期盼的靈魂回歸、詩意棲居。試想,曾幾何時,你還能享受著書窗明月的淡然,而今“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還照讀書窗”。
曾幾何時,你還在欣賞著桃李芬芳的悠然,而今“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也許,空靈純凈的夜中,你也曾有過驚鴻一瞥;也許,紛繁復雜的心中,你也曾有過美的夢境,然而,世俗洶涌如潮,黯淡了你的雙眸,卷走了你的美夢,你是否還有心遇見海棠?
城市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直插云霄;高速公路四通八達,擴展延伸。可有誰知,有個地方,任現(xiàn)代高速行駛的所有機器都無法到達?那就是離我們很近又很遙遠的心靈。印第安人有“走三天,休息一天”的風俗,是為了讓靈魂追上疲憊的身體。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停下腳步,等等靈魂呢?
愛因斯坦曾勸誡世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不在于他的學識,而在于他的人格。”人格有多高,你就能走多遠;而人格卑微低賤甚至丑惡的人,將寸步難行。所以,唯有人文情懷與理性思維有機結合,才能產(chǎn)生時代的巨人;唯有靈魂與肉體的和諧,才能綻放人性光輝,走向星光大道。
當你不再迷戀紙醉金迷的夜生活,當你不再身處華燈霓虹的街巷,你的靈魂就會慢慢趕上疲憊的身體;當那些乒乓作響的杯盤,那些煙酒彌漫的牌局,不再是你生活的必需,你會看到,靈魂向你走來,你會看見水仙花已含苞待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