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者微博
@偶是打工人:唉,每到過年,都感覺好辛苦。買票那個難哦!報紙說有個重慶籍民工黃慶紅致信鐵道部,稱其4次到火車站排隊買票未果。我也是深有同感啊!鐵道部工作人員稱使用網(wǎng)絡或電話購票比排隊快,但對民工而言,網(wǎng)絡購票比通宵排隊購票更不現(xiàn)實。我們民工是春運潮主力。售票窗口能預留多一些火車票給我們嗎?
@俊康:外出工作想趕著回家與家人團聚的平民百姓們,希望你們注意自己的安全,過一個健康平安的年。還有各位司機,年關了,請小心駕駛啊!本來就是寒冷天氣,還超速?就算想著多掙錢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多為客人著想,本來下雪了應該車輪子加上鎖鏈慢速行駛才對啊!
@夢筆生花:年初,我辭職離開曾工作三年的一家燈泡廠,在外輾轉(zhuǎn)幾個月,進出幾個廠后,覺得燈泡廠的熟練操作更能讓我多掙錢。于是,我厚著臉皮回到了那家燈泡廠。現(xiàn)在。每個月望著滿意的收入,我可以驕傲地說:“好馬也吃回頭草”!
淺說《江門文藝》與“打工文學”
自上世紀70年末改革開放以來,農(nóng)村無數(shù)年青人涌入城市,掀起了一番又一番打工熱潮。打工文學也從那時應運而生。打工文學,顧名思義,就是反映有關于打工仔打工妹生活的文學作品。打工文學,歸根到底是一種平民文學。打工文學興起30年來,經(jīng)歷了崛起期、發(fā)展期、高峰期以及今天的穩(wěn)步前進期。打工文學是一種特定的歷史產(chǎn)物和歷史文化。只要有打工人的存在,我就有理由堅信:打工文學將長期地存在和發(fā)展下去。
知名打工詩人羅德遠先生曾經(jīng)說過,《江》刊將會成為打工文學的持久根據(jù)地。對此,我是非常贊同的。《江》刊創(chuàng)刊30多年來,在眾多昔日反映打工文學的雜志紛紛改頭換面、走時尚路線、逐漸遠離打工一族的情況下。她不趨時、不炒作,始終牢牢地抓住打工文學這一陣地,立足和服務于三億打工群體和十億老百姓,并在此基礎上與時俱進,不斷地大膽開拓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求進步,為此,我有理由堅信:今后只要《江》刊繼續(xù)和“打工文學”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江》刊將會走得更遠、更輝煌。《江》刊“打工文學根據(jù)地”這一光榮稱號將會永久地刻在打工文學史上。
(廣東省中山市冰明)
人性中的善與惡
一只被遺棄的小狗,偶遇一顆善良的心,成就了《一只消失在冬季的小狗》這篇散發(fā)人性溫暖的小說。文中的小狗被賦予人的神態(tài),思想,動作和語言,尤顯趣味盎然。作者觀察之細致與想象之豐富令人稱奇。
小說通過一只小狗來觀看世間百態(tài),飽嘗人情冷暖,抒發(fā)出一個弱小生命渴望幸福的聲音。然而,這個微弱的聲音,隨著一只無情的繩索套來而消失在一個陰冷的冬天。毋容置疑,小狗是一個暗喻。小狗殘酷的命運折射出當下現(xiàn)實生活中一個令人深思的事實:人類在漠視和扼殺小生命的時候,其道德與良知也逐漸泯滅。
(廣東省江門市 梁華鴻)
欺上瞞下不足取
我在廣東干了八年普工,先后進出四家公司,因此見識了不少“生產(chǎn)主管”。奇怪的是,這些大都從生產(chǎn)一線逐步提拔起來的中層管理者,慣用欺上瞞下對付老板和下屬,《我該如何面對我的下屬》就是一例。
文中,當“我”明知難能如期交貨,卻為了討好老板,在訂單上簽字作保,然后未經(jīng)老板許可,以延時生產(chǎn)給下屬以“額外加班費”的承諾,大功告成后,老板不認“額外加班費”的賬,“我”成了兩面不是人。陷入不知如何面對下屬的困境
總之,“欺上瞞下”是一種手段,不應成為管理者的方法。只有光明磊落,不徇私舞弊的主管才能深受老板的器重,下屬的愛戴。
(佛山市南海區(qū)馬少鋒)打工者語錄
★打工生活中當你失去玫瑰般鮮艷的愛情時,你不要忘記這世間還有純潔高尚的友誼,打工的旅途上,我們只有不斷地珍惜友誼,澆灌愛情,你才會經(jīng)常得到意料不到的收獲,在心與心的交流中碰撞出一串成功的火花。
——廣州市海珠區(qū) 唐文勝
★我們對生活的愿望總是美好的,然而有時候現(xiàn)實是殘酷的。殘酷的現(xiàn)實會帶給我們悲痛,在悲痛面前,當我們把眼淚流盡之后,剩下的應該都是堅強!
——廣西賓陽縣 薛旭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