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荷馬史詩《伊里亞特》中的英雄阿喀琉斯一樣,如今的中國看上去似乎無所不能。2010年,中國在制造業產值、能源消費和汽車銷售方面均超過了美國。過去20年,中國名義上的軍費開支保持每年16%的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稱中國將在2017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但是正如偉大的阿喀琉斯也有其致命的弱點——腳踝,中國的阿喀琉斯之踵,就是它的人口問題。
過去30年里,中國的總生育率(每名女性一生中生育孩子的數量)從2.6降至1.56,前者遠大于保持人口穩定所需的比率,后者又遠低于該比率。因為低生育率這一現象有很強的自我強化性——往往由獨生子女組成的家庭也只想生一個孩子,所以無論計劃生育政策是否變化,生育率極低這一問題都可能會長時間地困擾中國。
中國政府已對計劃生育政策做了些小的改動,并且可能會繼續調整。較為明顯的是,允許夫妻雙方均為獨生子女的家庭申請二胎指標。不過就目前來說,計劃生育政策還在堅持執行,低生育率的現象非常普遍,尤其在中國的經濟發達地區。據報道,2010年上海的生育率僅為0.6,或許是世界最低。聯合國人口司稱,中國的人口生育率還將繼續降低,在2015至2020年間將降至1.51。相反,美國的生育率是2.08,并且仍在增長。

乍聽上去,1.56和2.08差別不大。但長期來看,它將給社會帶來巨大的影響。從現在到2050年,中國的人口將有所下降,從2010年的13.4億降至2050年的不到13億,這也就假定生育率可能會有所回升。但如果生育率仍然很低,到2060年中國人口將降至10億。相較之下,未來40年美國人口將增長30%。據預測,中國的人口高峰期會在2026年,而沒人知道美國的高峰期會在什么時候。
從平均年齡來看,中美差異更為顯著。1980年,中國的中位年齡是22歲(年齡在22歲以上和以下的人數相等),這是年輕發展中國家的特征。但是現在,中國的中位年齡為34.5歲,這更像個發達國家,與美國37歲的中位年齡差別不大。中國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老化,新生兒變少,步入老年的成人增多。到2050年,中國的中位年齡將比美國高出8歲,增至49歲。某些城市的老齡化程度甚至會更高——上海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稱,到2020年,上海將有超過1/3的人口大于60歲。
人口老齡化會對財政和社會造成深遠的影響。最明顯的是,老齡化意味著在中國還未健全養老制度之前,靠養老金度日的人數就迅速增多。與其他發達國家不同,中國將未富先老。目前,中國有8.2%的人年齡在65歲以上,美國僅有13%。到2050年,中國的這一比例將升為26%。
在傳統的中國家庭中,父母由子女(特別是兒子)來照料(盡管如今這一情況正在改變)。但是,快速的老齡化意味著中國會面臨所謂的“4-2-1”現象:每個獨生子女既要贍養雙親,還要照顧祖父母。盡管擁有高儲蓄率,年輕一代也可能沒有能力或者不愿意承擔這種責任。所以,大多數年邁的中國人必須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社保養老金。
2000年,中國建立了一個國家養老基金,但是只有3.65億人口享有正式的養老金,并且這一體系目前面臨危機。中國無資金準備的養老金債務約為GDP的150%。由
各省(獨立)運行的養老基金,幾乎有一半處于負債狀態,地方政府有時甚至拒絕支付養老金。
但這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2010年至2050年,中國勞動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從72% 降至61%,下降11個百分點。即便考慮到現在勞動人口的比重非常高,這仍然是一次大規模的勞動力萎縮。這也說明中國的老年撫養率(65歲以上人口/15至64歲人口×100%)將會猛增。目前,中國的老年撫養率為11%,大約是美國老年撫養率的一半。但到2050年,中國的這一比率將會超過美國,增長至42%。更讓人注意的是,到2050年,退休人口數(即超過50歲的人口數)將會增長10%以上,而剛開始參加工作(即20歲出頭,受過良好教育,是社會上最有生產力的群體)的人數將會減半。
外借東風
這一變化標志著中國世界工廠地位的終結。無限供應的廉價勞動力開始慢慢枯竭。雖然有著大量未充分就業的農村人口,但體力勞動者短缺的問題將會凸顯。2013年后,隨著勞動力減少,這一問題會更嚴重。牛津人口老齡化研究所的莎拉·哈珀(Sarah Harper)指出中國政府已經繪制出各種職業的年齡結構圖,并且知道每個行業何時會出現勞動力短缺問題,有可能會從國外聘請員工來解決這一問題。萬寶盛華是一家負責為企業招聘人才的公司,該公司稱,到2030年中國將會從海外引進員工,而不是輸出員工。
大規模的移民會帶來許多問題。美國成功利用大批移民,打造出了一支技能熟練的勞動力大軍,但這只是少數大規模移民的成功案例。美國是一個開放、擁有多元種族的國家,移民歷史悠久,擁有十分完善的法律和政治體系。而中國并不具備這些特征。
因為缺乏透明度,中國社會的各個領域都依靠關系,整個社會就是一張以大家庭關系為核心的關系網。但是,如果大家庭的數量減少了會怎樣呢?一種可能是中國會發展出更為透明的法律體系,甚至可能更為開放的政治文化。此外,中國的經濟轉型帶來低增長率,領導人們將不得不在開支方面做出艱難的決策;他們將不得不決定是“購買槍支還是購買拐杖”。

中國并不是唯一面臨這些問題的國家。所有發達國家的養老金支出都在不斷增長,而且中國相對來說還有些優勢,最明顯的優勢是稅率低,為將來的養老金增長提供了空間;另一個優勢是公眾對社會福利的期待較低。不過,中國也有兩個與眾不同的方面:它比其他老齡化國家更貧困,人口過渡也更倉促。中國也不太可能通過經濟增長來解決人口問題,相反,這些問題將會拖慢經濟增長的速度,更不用說它們帶來的巨大的社會挑戰。中國的阿喀琉斯之踵雖不會造成致命的威脅,但這的確會阻礙國家的發展。